原标题:资源枯竭和煤价持续走低致陷危境,枣庄煤企谋求转型渡过危机
昔日“包袱煤矿” 转身跨国公司
新远大公司职工棚户区改造回迁后的高楼洋房。 本报记者 白雪岩 摄
新远大公司老职工曾居住的瓦房。(资料)
转型升级话国企
开栏语:
近年来,枣庄市深化改革、转调创改过程中,涌现出一批转型升级的典型国有企业,企业是如何转型、如何创新的?对此,本报将开辟《转型升级话国企》专栏,围绕深化改革、结构调整、科技驱动、综合竞争、民生保障等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对全市14家国有企业进行跟踪报道,读者呈现枣庄国企在改革创新中的生动。
文/片 本报记者 白雪岩
今年一季度,连续走低的煤价行情再一次冲击了国内煤炭行业,不少小煤矿撑不住经济下行压力纷纷关停,眼下,就连实力相当的国有大型煤企也屡屡受创。如何发展成为当前煤企面临的首要课题,作为枣庄煤企“老大”,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已提前试水非煤产业,趟出了一条发展非煤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子。
“如果今年4月份,煤价再出现下滑的话,我们就会出现亏损。”15日,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宣传部副部长孙晋勇介绍说,今年1至3月份,煤价持续下滑,就连去年12月份卖到1200元每吨的精煤,到今年3月份降至六七百元一吨,集团下的几个万人大矿已经出现了亏损,可以说,当前的煤炭行情已经直接影响了集团发展。
为了应对行业危机,枣矿集团一方面通过节能降耗,降低人力、材料等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发展非煤产业另寻出路。“新远大公司是集团无煤可采的纯非煤企业,2013企业年收入13.6亿元,是枣矿集团转型升级的典型。”孙晋勇说,为了应对当前行情危机,枣矿集团在致力转型的路子上,相继发展煤焦化工、精细化工、热电多联产、橡胶化工、机械制造加工等多个煤炭接续产业板块。
煤价持续走低 枣矿另辟新径
前身万人煤矿 资源枯竭被叫停
据新远大公司副总经理李亚辉介绍,新远大公司的前身是枣矿集团旗下的田屯煤矿,比起中兴公司来说,也是第二个历史长久的老矿,大概有七十多年的开采历史,后来资源枯竭,煤矿也就关停了。
“过去田屯矿就是个万人大矿,后来煤炭行情不好,资源枯竭也就下马了。”新远大公司企业监理部部长张茂东告诉记者,他于1986年调到田屯煤矿,那时矿上就基本停产,职工们就守着一个“烂摊子”,靠集团发生活补助维持生活。
“俺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以前是田屯煤矿的俱乐部,那时候矿上效益好,啥都有,后来就不行了。”住在新远大棚户区改造回迁房的李凤英老人告诉记者,她今年74岁,过去是田屯矿的职工,矿上停产的那些年,职工的生活很困难,几十年前的职工宿舍都变成了危房。
张茂东说,到了1997年,那时的田屯煤矿又进行了开采,但产量低、效益低,不足以维持煤矿运转。“挖的那点煤还不够交电费呢!哪有现在这种技术产品赚钱多呀!那时候整个煤炭行情处于下坡状态,职工的工资经常欠发,后来到了2002年,煤矿转型成立了新远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