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永涛 济宁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新闻部副主任记者
一个人真正的力量来源于哪里?时代楷模朱彦夫的事迹告诉我们,主要是来源于精神的力量。
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山东省沂源县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之久,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当年的沂蒙山区,绝非沂蒙小调中所唱的"谁不说俺家乡好",那是一片贫瘠坎坷的低矮丛山;也绝非现在临沂人赞颂的充满诗意的"蒙山沂水",那是一片百废待兴的不毛之地。沂蒙人民多壮志,敢把山河另安排。这位"中国保尔"克服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带领乡亲们学习文化、艰苦创业,创造了人间的奇迹。
今天,我们学习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仍令人感动、倍感震撼。朱彦夫同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军人和残疾人,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弘扬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全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