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水充足,暂不会限时供水
曾有学者估计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含水量,几乎是地球地表淡水量的一半。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的体内都含有水,都会因缺水而死亡。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讲,一个人如果不吃饭只喝水那么他可以坚持七八天不死,而如果反过来只吃饭不喝水的话,最多三天就会有生命危险。那么旱情的到来,对于代表着生命的水有着怎样的影响呢?记者从市自来水公司了解到,由于去年夏季雨水充足,以至于到目前为止,我市储水量仍较为充足,虽有旱情影响,但尚可应对。
市自来水公司的褚主任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从今年元旦起至4月15日,市中区平均降雨量为32毫米左右,只有往年同期的三成左右,但水源地水位下降并不明显,具体为:丁东为16.8米、丁西为14.7米、老深井15.2米、肉联厂24.1米、渴口37.5米;去年同期的数据为:丁东29.5米、丁西24.6米、老深井18米、肉联厂24.6米、渴口40.6米。两组数据对比后不难发现,虽然受旱情影响水位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好在降幅不大,尚在承受范围之内。
“就目前情况来看,还能满足用户需求,暂时不会进行限时供水。但如果在6月份之前没有有效降水的话,就可能会出现用水紧张的局面了,到时限时供水就势在必行了。”褚主任说。
空气含水量少 “干燥病”患者增多
春季少雨干旱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空气较为干燥,由干燥引起的多种疾病也是不容小觑的。日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降雨少、空气干燥的影响,市中区多家医院门诊、卫生室内就诊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少患者是因天气干燥而引发的感冒、皮肤病、呼吸道疾病等。
在市中区龙头路一家医院的输液室内,挤满了正在输液的患者,门诊室还有不少患者正在排队就诊。“有点感冒所以过来打个针,不光是我,我单位好多人都感冒了,还是天太干燥了。”排在队尾的一名男士说。该医院的大夫也表示,近段时间各种“干燥病”患者确实在不断增多,每天接诊这样的患者约在30人左右,比之前多了至少一倍。
而后记者从市立三院的一名医生处了解到,由于天气干燥雨水少,导致PM2.5浓度不断上升,空气中的微尘颗粒也不断增多,因此,市民患有感冒或者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增大,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则表现的更为明显。“较为明显的症状就是高烧、咳嗽、气喘,这些症状的多发与天气干燥脱不了干系,干燥的天气状况容易使病毒滋生、繁殖,咳嗽产生的飞沫携带的微生物较多,极易引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如果在空气流通不畅的室内,传播将会更加严重。”该医生如此说道。
针对这种情况,医生给出了相关建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要适当调整自身生活的小环境,尤其是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要注意多补充体内水分,保持肺和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同时,强化室内外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25日后,我市将迎来一场大雨
16日,记者从市水利部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为了抑制旱情,指挥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全市各级上阵劳力5.478万人,动用机电井0.796万眼、抽水泵站57处、浇地49.35万亩。不仅如此,该部门还和市气象部门合作,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来尽可能地增加降雨量。
随后,市气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从今年元旦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三次人工增雨作业,最近的一次是在4月初进行的,虽然事后也确实有了一次降雨过程,但效果并不是很好。“人工增雨作业并不是每天都可以做的,在做之前要有严密的计划,从雷达反映的气象信号中我们可以提前预知天气信息,从这些天气信息中寻找并筛选适合进行人工增雨的日期,但即使是如此周密的计划,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也是有好有坏,真应了那句俗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工作人员略带幽默地说,“好在最近受冷空气和切变线北抬共同影响,我市将会迎来一场降雨过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