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市 王建国
政府急招商 把生态环境毁了
我有个同学在临近贵州的湖南省某县政府部门工作。据他介绍,该县经济落后,属于全国少数民族贫困县,政府机关运转每年要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才能维持。2005年底的时候,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招商引资、发展县域经济、增强财政实力的宏伟规划,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四大领导班子先后就招商引资规划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确定以本地丰富的钒、铅锌等矿产资源发展3至5个大型提炼精钒和铅锌矿的工业企业。会上有人提出,发展这些矿产企业是不是会破坏当地环境?会不会遭到当地民众反对?但在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发展优先、环保让路”思想意识主导下,正确意见没有被采纳。
之后,县委、县政府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并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带领财政、国土、税务、环保、金融等部门负责人到深圳、广州、上海等地进行大规模考察,同时在县政府官方网站上发布了招商引资信息。2006年初,县里先后与15个投资商进行了意向磋商,最后确定3个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老板来县里投资办厂,其中两个老板各办一个钒矿冶炼厂,一个老板办一个铅锌矿冶炼厂。当年6月,3个矿产企业在发改局、国土局、林业局等部门“特事特办”原则下,获得所有开工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手续,8月份同时开了工。企业开工当日即受到当地3个乡镇附近村民的阻挠,村民的理由是担心矿产开办后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但在当地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疏导下,村民在获得补偿等承诺后,勉强答应。2007年底,3个矿产企业相继投产,政府为其减免了相关税费,同时,在政府干预下,银行为3家企业投放了3000万元贷款,企业生产基本正常。时逢2008年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3家企业效益可观。
但由于这几家企业原先承诺的相关防污排污设施没有到位,矿渣、废水任意排放,不到两年时间,企业所在地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两个钒矿和铅锌矿附近乡镇几个村的空气受到工厂废气污染,附近居民每到晚上都难以入睡;厂址周围山头的树木都被工厂排放的废气熏死了,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3个厂附近200多亩农田也无法耕种;周围3条小溪里的水也全成了黑色。当地村民屡次阻止生产,并到县里集体上访。县委、县政府迫于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最终责令3家矿产企业进行整改。但由于防污需要巨额资金投入,3家企业拿不出足够资金,已无力再添排污设备,两年产产停停,无法正常生产。2010年又遇到国际经济疲软,产品行情急转直下,价格暴跌,企业无法再维持生产,只好关门了事,至今还欠着银行3000万元贷款和300多万元税费款。县财政从3家企业生产到关闭,基本没有获得收入,当地环境受到的各种污染则成了村民心里永久的痛。
湖南怀化市 莫开伟
招标设门槛 将外来企业挡了
领导带队到某市参加车辆招投标工作,没有想到的是,该市对参加招投标的企业提出了比较苛刻的条件:一是企业必须在当地有投资;二是投资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如此一来,就把绝大部分企业挡在门外。虽然我们的企业规模也不小,还建有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产品在全国和行业内都比较先进,但由于在当地没有投资,虽然也经过了认真准备和积极争取,最后还是争不过地方企业。
政府部门之所以对在当地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大开绿灯,而对没有参与投资或者投资规模较小的外地企业另眼相看,无非是看重前者能够带来更多税收和就业,有利于提高GDP。在这种情况下,对当地经济发展有较大贡献的企业得到了政府扶持,得以进入当地市场,而其他外地企业想要进来,变得难上加难。这种由政府对市场行为进行人为干预,会导致许多企业无法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是地地道道的地方保护主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