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想民之所想,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实施“生态立泗水县”战略,围绕打造“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地”,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推动泗水县城镇面貌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优美舒适的居住小区陆续投入使用;城区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城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型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
优化城居环境 升级城市景观
自2003年6月,泗水县城总工会地块实施房屋拆迁改造以来,泗水县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城市扩容与老城改造同步发展,整体推进、联片开发城市棚户区、城中村、老城区,城市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城市居住条件和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先后完成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4.2平方公里,拆除危旧房屋150万平方米,投资56亿元高标准开发了同济花苑、圣源丽都、三发舜和等31个规范化小区,已完成开发面积达380万平方米,完成老城改造任务的60%,有3.1万户家庭享受到旧城改造的成果。今年,泗水县将投资13.15亿元,加快推进城区12个续建、10个新建小区开发建设,新开工面积46万平方米。
“中国宜居宜业典范泗水县”“全国绿化模范泗水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泗水县城”“全省环境整治先进泗水县”等荣誉称号的纷沓而至,充分肯定了泗水县在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做的工作。近年来,泗水县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描绘生态泗水蓝图,打造园林绿化精品,铸就宜居幸福家园。目前,城区绿化面积568公顷,绿化覆盖率43.8%,城区绿地率38.4%,人均公园绿地12.9平方米。按照“一路一景 层次分明”的原则,打造4纵7横11条城市景观道路。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将原汽车站拆迁后建成人民路广场,升级改造济河植物园、统筹新老城区景观建设,按照“小、多、均、精”建设理念,先后建成兴儒公园、伏羲公园、圣源湖公园等12处公园、32处街头精品绿地,使群众出户不足500米就能融入一个绿色空间。
拓展宜居空间 完善公共配套
强力推进生态新城建设。聘请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对18.3平方公里的泗水生态新城编制了高水平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泗河两岸景观工程、跨河大桥、滨河路等市政工程。启动泗水县医院新院、泗北初级中小学建设,实施东西涧沟回迁区及北区片区开发,以道路、桥梁、景观基础设施,医院、学校公共配套和生活区的启动全面推进生态新城建设。利用3到5年的时间,将生态新城打造成为集居住、休闲、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品质生活城。
完善城市基础配套。搭建成“9横16纵”城市道路路网,着力构筑环网衔接、循环顺畅的城市道路交通格局。建成2万吨新水厂、日处理200吨生活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完成升级改造和中水回用二期建设,处理能力提升至4万吨。完成城市供热系统高温循环水改造,城市集中供热达到152万平方米。城市燃气实现与西气东输曲阜站对接,管道天然气12000余户,燃气普及率达到98%以上。城区实现机械化环卫保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道路冲洗率达到60%。为改善城区居民出行条件,今年泗水县实施了青年路翻修、建设路贯通等道路工程,完工后将有效缓解城区南部交通压力。
改善村居环境 统筹城乡发展
大力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在不断拉伸泗水县城发展框架、提升城市配套的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城镇化率大幅提高。按照“镇当城建”的理念,坚持扩容与提质并进,开展驻地改造提升“六个一”工程,积极实施省、市示范镇建设行动,加强城镇社区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坚持产业兴镇战略,强化产业支撑,加快迁村进镇,扩大小城镇规模,各乡镇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硬化村镇道路1000余公里,驻地主要街道实施亮化、绿化,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