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京沪高铁枣庄站将建换乘枢纽 可实现零换乘

时间:2014-06-05 12:37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原标题:京沪高铁枣庄站将建换乘枢纽

  建成后可实现与客运、公交、出租车零换乘  

Z08_Z08_0994

                越来越多的人在出行时选择乘坐高铁。 本报记者 白雪岩 摄

  有了换乘枢纽 不出站就可转车

  据了解,目前,高铁换乘枢纽建设工作已完成设计方案招标,正在进行设计方案深化,同时开展土地的征用工作。根据基本确定的一套设计方案,换乘枢纽位于枣庄站站房西侧,占地35.5公顷,是集公路客运、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公交、出租车以及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交通枢纽,主要功能区为长途汽车客运站、公交枢纽、邮政功能区及商业设施。枢纽内设高铁功能区,含进出站、售票、检票等功能。

  这个换乘枢纽到底是怎样实现“零换乘”,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向记者做了具体讲解。工作人员说,打个比方,如果乘客是乘坐BRT、长途客运、出租车等交通运输工具去高铁站乘车,乘客下车后,直接步入换乘枢纽进行购票、检票,随后可到达站台乘坐高铁,这个枢纽也相当于枣庄站站房,但不同的是,换乘枢纽里可购长途汽车票,可以进行餐饮、娱乐等,满足不同的乘车和消费需求。另外,社会车辆可停在有足够空间的地下停车场。值得一提的是,换乘枢纽与枣庄站站房在地下是相通的,中间隔着的就是高铁轨道,这样能够满足乘客多样的乘车需求。据了解,高铁换乘枢纽预计利用三年时间建成,项目总投资估算约5.65亿元。市政府已经明确市公交总公司作为建设主体,具体实施市场运作、对外招商等工作。

  “建高铁换乘枢纽不是突发奇想,早在2012年,市里就提出了这个设想。”枣庄市交通运输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在出行时选择乘坐高铁,在高铁效应得到显现的同时,也出现客流超出预期以及配套不齐全的问题。

  据介绍,由于枣庄站东广场无法提供足够的市政交通配套设施,严重影响了高铁乘客的出行需求,无法实现高铁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零换乘”。“东广场下方是交通通道,目前BRT、出租车停靠路边,因为没有多余的位置留给公交或出租车作为固定停靠点,同时还有一些社会车辆会停靠在路边接送旅客。随着客流的增加,这些配套的缺失将会带来诸多问题。”枣庄市交通运输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年初六,枣庄站当天旅客发送量达到七千五百多人,已经远远超出了此前的预期。”京沪高铁枣庄站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枣庄站站房在设计的时候,最高集结量是一千人,目前日均发送量是四千人,这还不算出站人数,可以说客流量超出了预期。

  据交通运输局一位负责人介绍,由于周边地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枣庄坐高铁,在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枣庄的客流,同时,很多外地来的旅客基本是开车到高铁站停放之后再去乘车,因此又带来了停车场车位饱和的问题。据京沪高铁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周边地市的乘客占枣庄站总乘客的四成左右,三成是临沂乘客,剩下一成包括济宁微山、以及部分菏泽的乘客。

  高铁站客流猛增远超预期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通车后,枣庄迎来了高铁时代。在这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影响下,京沪高铁枣庄站的客流增长远远超过预期。为方便更多旅客的高铁乘车需求,枣庄市政府决定在京沪高铁枣庄站西侧建设以实现高铁、长途客运、普通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及慢行系统之间的零换乘为主要功能的枣庄高铁换乘枢纽。目前,高铁换乘枢纽已通过规划建筑方案评审。

相关阅读
  • 山东首为校车安全管理立法 将实现卫星定位系统监控
  • 山东110可与28个部门联动 20年共接处2.23余亿起报警
  • 凯撒无奈赛程折腾队员疲劳 盛赞睢冉作用无可替代
  • 济南市民举报停车收费人员违规行为可获百元现金奖励
  • 山东省规划到2020年实现市市通高铁
  • 济阳黄河古镇建起音乐会所 陪喝陪唱加钱可跳艳舞
  • 山东:省市县政务服务平台2016年实现互联互通
  • 60岁以上老人2016年起可免费参观“三孔” 须持身份证

  • 上一篇:枣庄高考设12个考点 考场配指纹和身份证识别仪
    下一篇:德州失踪男电话求救牵出吸毒团伙 被困地惊现冰毒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