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京沪高铁枣庄站将建换乘枢纽
建成后可实现与客运、公交、出租车零换乘
越来越多的人在出行时选择乘坐高铁。 本报记者 白雪岩 摄
有了换乘枢纽 不出站就可转车
据了解,目前,高铁换乘枢纽建设工作已完成设计方案招标,正在进行设计方案深化,同时开展土地的征用工作。根据基本确定的一套设计方案,换乘枢纽位于枣庄站站房西侧,占地35.5公顷,是集公路客运、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公交、出租车以及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交通枢纽,主要功能区为长途汽车客运站、公交枢纽、邮政功能区及商业设施。枢纽内设高铁功能区,含进出站、售票、检票等功能。
这个换乘枢纽到底是怎样实现“零换乘”,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向记者做了具体讲解。工作人员说,打个比方,如果乘客是乘坐BRT、长途客运、出租车等交通运输工具去高铁站乘车,乘客下车后,直接步入换乘枢纽进行购票、检票,随后可到达站台乘坐高铁,这个枢纽也相当于枣庄站站房,但不同的是,换乘枢纽里可购长途汽车票,可以进行餐饮、娱乐等,满足不同的乘车和消费需求。另外,社会车辆可停在有足够空间的地下停车场。值得一提的是,换乘枢纽与枣庄站站房在地下是相通的,中间隔着的就是高铁轨道,这样能够满足乘客多样的乘车需求。据了解,高铁换乘枢纽预计利用三年时间建成,项目总投资估算约5.65亿元。市政府已经明确市公交总公司作为建设主体,具体实施市场运作、对外招商等工作。
“建高铁换乘枢纽不是突发奇想,早在2012年,市里就提出了这个设想。”枣庄市交通运输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在出行时选择乘坐高铁,在高铁效应得到显现的同时,也出现客流超出预期以及配套不齐全的问题。
据介绍,由于枣庄站东广场无法提供足够的市政交通配套设施,严重影响了高铁乘客的出行需求,无法实现高铁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零换乘”。“东广场下方是交通通道,目前BRT、出租车停靠路边,因为没有多余的位置留给公交或出租车作为固定停靠点,同时还有一些社会车辆会停靠在路边接送旅客。随着客流的增加,这些配套的缺失将会带来诸多问题。”枣庄市交通运输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年初六,枣庄站当天旅客发送量达到七千五百多人,已经远远超出了此前的预期。”京沪高铁枣庄站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枣庄站站房在设计的时候,最高集结量是一千人,目前日均发送量是四千人,这还不算出站人数,可以说客流量超出了预期。
据交通运输局一位负责人介绍,由于周边地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枣庄坐高铁,在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枣庄的客流,同时,很多外地来的旅客基本是开车到高铁站停放之后再去乘车,因此又带来了停车场车位饱和的问题。据京沪高铁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周边地市的乘客占枣庄站总乘客的四成左右,三成是临沂乘客,剩下一成包括济宁微山、以及部分菏泽的乘客。
高铁站客流猛增远超预期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通车后,枣庄迎来了高铁时代。在这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影响下,京沪高铁枣庄站的客流增长远远超过预期。为方便更多旅客的高铁乘车需求,枣庄市政府决定在京沪高铁枣庄站西侧建设以实现高铁、长途客运、普通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及慢行系统之间的零换乘为主要功能的枣庄高铁换乘枢纽。目前,高铁换乘枢纽已通过规划建筑方案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