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学生成“村夫”,风吹日晒种土豆
“希望带着村民‘撒豆成金’”
“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把锄头走遍山”、“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些都是对农民艰辛耕种的真实写照。如今还有多少大学生愿意回归田园,背起锄头感受那风餐露宿。就在一些大学生向往城市稳定的工作“万人拥挤独木桥”时,22岁刚毕业的李传明却选择做起了“乡野村夫”。6月3日,记者来到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乡陈刘跃村,采访李传明是如何建起那片“土豆王国”的。
从“游戏顽童”到“田野土娃”
去年,李传明从济南大学毕业,大学期间主修的是计算机专业。初次见李传明,外表清秀身材瘦弱,从骨子里还散发着一股书生气,完全不像个“农村娃”,更别说靠土地吃饭了。
对于大学期间主修计算机专业,李传明告诉记者,“选择计算机专业和喜欢玩电脑有很大关系,高中的时候就喜欢玩一些网络游戏,大学学计算机就更没有离开过电脑。不管做什么我都喜欢跟着自己的兴趣走,所以毕业后我还是想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就在临沂找了一份维护服务器的工作,可以说是‘学以致用’。”
过了几个月后,李传明觉得给别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在央视的农科频道看到一个妇女靠种植果树用三四年的时间还清了家里的百万元欠款。出生在西王庄乡的他想着家里得天独厚的土地条件,如何才能够靠地吃地,李传明冥思苦想,激起了他回家“种地”的想法,便辞去工作,“移情别恋”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家乡土地。
既然有了土地到底种什么?怎么种?李传明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回到家后把想法和父亲一说,父亲也很多年没有种地了,到底种什么养殖什么让我思考很久。后经朋友介绍随父亲去了安徽萧县考察养殖项目,又去了多个地方了解樱桃、草莓、蓝莓、金银花以及核桃等的种植方法。不过这些全部都被否决了,因为不知道这块土地到底适不适合种植这些作物,即使有产量质量又如何,那种短、平、快甚至稳中求胜的项目更适合我。”李传明告诉记者,当时在网上看到了一个马铃薯协会,了解了一下种植条件以及种植方法。“我从协会内聘请了一位有关种植方面的理论专家和有多年种植作物经验的农民来为家乡的这块土地‘号脉’,给出的意见就是这片土地现今适合种植的就是马铃薯。能够保质保量减少投入风险,关键是为后期种植其他作物打下基础。”李传明说。
随后,这位22岁的青年还向记者展示了他的驾驶才能,庞大的收获机、灵便的播种机,李传明驾驶起来都可谓是得心应手,他还一一向记者讲解起机器上构件的基本作用。
整日整夜泡在马铃薯地里
现如今,李传明种植的马铃薯还有十多天就要“面世”了,从种植到收获的短短90天内,不管是风吹日晒还是辛苦劳作,作为22岁的他没有打过退堂鼓。“种植的时候真得很累,2月份下种,春风吹得脸都蜕皮,疼得好几天都不能洗脸。种植过程中土豆还出现了黑胫病,就是叶秆发黑,及时上了药才稳住病情。种地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李传明如是说,种植期间他整日泡在马铃薯地里,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把马铃薯种运到田地里,亲自开着播种机,两名技术人员坐在播种机后随时进行补种,耐心细致地从怎么种、盖薄膜、浇水、施肥、喷药他都会亲自上阵,每天晚上劳累一天的他就在地边的简易板房睡下,连洗漱都顾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