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近年来,大安镇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突出五个方面,狠抓工作落实,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突出效益抓调整,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推进农业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经营,围绕黄庙肉牛、东葛山羊、杨村洋葱、两分店山药、官庄草莓、前盛牛蒡、西葛生态农林、前白药材果树等经济作物和多种养殖,建立粮食、蔬菜、苗木、养殖、药材等经济合作社(协会组织)10余个;成立农业技术指导小组,深入各村,对种养殖户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等行距播种技术;发挥远程教育站点平台功效,引导农民群众学习种植养殖技术、病虫防治、供求信息、农业政策法规等各类信息。
突出规范抓流转,提升土地经济效益。组建土地管理流转服务中心,对各村土地流转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审批把关;通过广播、座谈会、宣传资料、标语横幅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土地流转的政策文件精神;健全信息员联席会议、信息反馈、信息发布等制度,建立土地流转台帐,对土地流转工作实行动态管理;规范流转形式,对拟流转土地实行统一规划,采取土地互换、协商转包、委托转包等流转形式,引导农户将土地转包给种植、养殖大户,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目前该镇实施土地流转的村涉及21个,约2100余户,土地1万余亩,主要用于粮食种植、蔬菜种植、苗木种植、药材种植、禽类养殖等。
突出完善抓配套,强化农田承载能力。圆满完成255省道大安村—洸府河段近4公里绿色通道建设任务,新植树4000余棵。在大安河、泗河、小尼河、汉马河、杨家河等沿岸绿化苗木16公里,补植各类苗木2.8万余颗。实施完成1万亩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累计开发沟渠70公里,新修田间道路34公里,新打机井50眼、修复配套148眼,铺设电缆43公里、PVC管道68公里,新建桥涵439座,新植树木4万余株。新近实施完成覆盖5000亩的农业自主开发项目,共铺设煤矸石路12公里,铺设地下灌溉管道25千米、地下电缆24千米,新建桥涵64座。涉及19个村,涵盖2.23万亩土地,惠及1.53万人的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即将竣工,将铺设PVC输水管道143km,安装玻璃钢出水口3500座,配套射频系统管理机20套,安装射频控制器447套;开挖疏通排水沟110km,建设桥涵328座。
突出项目抓建设,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利用镇域企业数量多、用工人数大条件,依托便民服务大厅的载体平台,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产品信息,以及各类种养殖技术信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尤其是就业率高的各类企业;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个体经济,推进农民就业多元化。依托益海粮油、白象食品、白象面业等粮油生产企业实施订单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依托五征山拖、大丰、国丰、玉丰、大华等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带动发展30余家农机配件协作加工企业,建成国内知名的农机生产基地。引导企业采取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推荐上岗等方式,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2013年,新增就业125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033人。
突出计生抓管理,引导农民少生快富。加强对流动人口、离婚再婚人员、双女户的管理和服务,采取周巡查、月清查、季复查、半年一小结方式,实施重点监管;通过严格的孕情跟踪和对私自流引产持证人员的严格处罚,确保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100:108以内。通过严格审核、发放《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生育证》程序,定期张榜公布人口计划,发放有奖举报公开信,查处违法生育人员,确保合法生育率达到98%以上,力争达到99%。全面、及时落实放环、结扎等措施,确保长效避孕落实率达到99%以上,及时率达到98%以上,最大限度减少计划外怀孕、违法生育;继续开展好已婚育龄妇女集中查体活动,对查体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