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年后公办园占八成 普惠园生补贴2400元/年
到2016年,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9%以上,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达到幼儿园总数的80%以上。昨天,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青岛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各级政府部门、群众团体举办的纳入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幼儿园将逐步移交到所在区市教育行政部门。
现状
公办园普惠园占比72%
我市2011年启动实施了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从此我市学前教育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来自市教育局统计显示,截至到2013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2411所(其中规模3个班以上幼儿园1702所),在园幼儿23.2万人。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7.5%,“入园难”问题基本解决。
在第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前,我市学前教育面临的难题是“入园难和入园贵”,公办幼儿园和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较少,实施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之后,我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加。3年间,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72所,提供学位约12万个;122所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全部公办,并通过省级认定。我市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引导其提供普惠性服务。目前,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比例达到72.2%,学前教育普惠性水平明显提升。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处长李业庆表示,目前2411所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为1700余所,民办幼儿园为700余所。
近三年,市本级财政投入学前教育3亿元,带动区市各级财政投入16.9亿元。仅2013年一年,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到5.6%,较2010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起来。
幼儿园布局仍不均衡
完成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学前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介绍说,从整体上看近几年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底子薄、欠账多,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仍然不足,受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以及 “单独二孩”政策带来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城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足的问题将进一步凸显。二是城镇学前教育设施布局不合理,由于历史和相关政策不配套等原因,目前我市城区部分区域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不到位、公办幼儿园布局不均衡,还不能满足适龄幼儿方便就近入园需求。三是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办幼儿教师数量较少、农村幼儿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依然突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区市间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明显,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师资配备和保教质量与城市幼儿园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市决定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计划
学前三年幼儿园入园率要达99%
昨日发布的《行动计划》对未来三年全市的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做了系统规划,旨在加快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今后三年我市将以加强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为原则,以落实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改革创新为重点,建立完善 “政府主导、公办为主、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行动计划》明确我市还将在未来三年优化城乡学前教育设施布局,按照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0所,每个镇(街道)至少举办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并通过省级认定,规范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用地、建设、移交和使用的管理。
根据计划,到2016年,我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9%以上,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达到幼儿园总数的80%以上,学前教育在财政投入、普及水平、规范管理、保教质量等方面达到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