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疾控中心发布七月疾病预报,由于本月气温明显升高,专家提醒市民,炎炎夏日,要做好细菌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暑等疾病的预防。
气温高不能“贪嘴”
进入七月份,由于气温较高,食物容易发生变质,相比于其他季节,夏秋季是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高峰期。据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姜文国介绍,得了感染性腹泻的人往往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吃了不干净食物或喝了受污染的水都容易导致发病,不良的卫生习惯也会增加发病的可能。细菌性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细菌通过食物、水经口腔进入消化道,它比一般的腹泻更严重,患者往往还伴有发冷、发热等症状。
姜科长提醒市民,就餐时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家里过夜的饭菜在食用之前要充分加热;被苍蝇叮过的饭菜尽量不要吃。外出就餐更要注意卫生,最近熬夜看球的人比较多,在吃烧烤时要注意将食物烤熟、烤透;凉拌菜更要注意卫生;不要只顾看比赛而暴饮暴食,这样会降低胃肠道的抵抗力。另外,由于不同人的身体存在差异,有些人喝了过凉的啤酒也容易使胃肠道的抵抗力下降,引起腹泻。
小蚊子不要小瞧
随着温度升高,蚊子开始大量繁殖,而流行性乙型脑炎就是这一时期的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夏季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孙艺告诉记者,这是一种经过蚊子叮咬后传播的人畜共患的疾病,免疫力较低的人都是易感人群,15岁以下儿童及在野外露宿和工作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当人体被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经过潜伏期,患者就可能出现持续性高热,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筋等症状。出现以上情况时,应及早就医,以免贻误病情,对于易感人群来说,应及时接种乙脑疫苗。还要重视防蚊、灭蚊工作,可以在家挂蚊帐来防止蚊子叮咬,同时注意控制蚊子滋生率,家里长期放置的盛水容器要及时把里面的水倒掉,不给蚊子提供繁殖的场所。记者了解到,去年全市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仅有几例,相对全省其他城市较平稳。
防暑降温要掌握“绝招”
夏季的炎热高温天气很容易引起中暑,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个人防护,在外露天作业的人群要佩戴工作帽、穿透气性较好的工作服。合理饮用耐热保健饮料,大量补充水分和盐类以及多种维生素,另外要增加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平时可多喝含盐饮料、茶水、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饮料的温度以8至12摄氏度为佳,同时防止暴饮,应少量多次,一次饮水量在150至200ml。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高温作业的人群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睡眠。老人出门可以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以服用所带药品来缓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