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兖镇,垃圾乱扔变成自觉定点存放,户户都比善行高低;围桌打牌变成走进农家书屋“充电”,有机蔬菜摆上群众餐桌;喝酒划拳变成敲锣打鼓扭秧歌锻炼身体,广场舞更是风火。健康的生活方式,环保的生活理念,如今正成为新兖农民休闲娱乐的新追求。
环境之变 ----- 变“美”
无论走进新兖镇的牛楼、金村等新型社区,还是走进辛北庄村、于村等平房乡村,街道一样的宽广整洁,两侧绿树成荫,村内四季有花,宣传栏美观大方,“三堆”不见了踪影,村民知礼节懂文明,勤劳朴实,孝老爱亲,幸福和谐地生活,一派美丽祥和景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兖镇的新农村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按照政府主导,村民出资,自治管理的原则,全镇7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楼房,科学整合到社区中。镇政府积极配套完善了水、电、路、天然气、有线电视、网络、公交等公共设施,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提高,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为保持好新农村的环境卫生,镇政府推行了“户集、村收、镇运”的垃圾处理模式,每个村配备保洁员,定时定点及时清运垃圾。每年还集中开展几次集中活动,对存在的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整治。同时文明示范村、乡村文明行动等各项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小马青、辛北庄成为了全国文明村,区级以上文明村比例达到80%以上。广泛评选好媳妇、好婆婆、身边好人、五好家庭等群众身边先进人物,村村还全都建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营造了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传统美德的浓厚氛围,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素质。
追求之变 ------变“雅”
新兖镇姜高村通过土地流转,吸引了多家企业投资有机蔬菜水果生产,村党组织书记张永建说:“如今土地实行集中管理,村民既有土地的稳定收入,也能安心地到企业打工,年收入翻好几番,收入高了,吃的喝的自然也讲究了,我这里的有机生态蔬菜早成为了十里八乡的家常菜。”
随着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饮食的生活意识不断改变。新兖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长期开展“俭以养德、全民节约”、光盘行动、“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广大群众的物质需求更加环保,更加健康了。以前大鱼大肉满桌的场面,逐渐被“绿色”农家菜所取代,绿色食品已占据老百姓餐桌的“半壁江山”。老百姓也讲究吃出‘绿色’,吃出健康。
同时改变的还有群众的生活观念,过去不忙的时候,打牌摸麻将是大家的最大爱好。如今,村村建立了农家书屋、电子书屋,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群众想了解学习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可以随时查阅,解决了大家生产中的难题,大大帮助了群众增收致富。广大群众把书屋当做致富的“淘金地”,纷纷到农家书屋寻求致富金点子,汲取文化营养,实现科技致富。每村每月一场电影,4G手机、数码相机、网络宽带、高清电视等等高科技产品也走进普通农家,让群众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全新体验。
娱乐之变 ----变“火”
如今,无论刮风下雨,小马青社区80多人的广场舞队伍都如期进行,该社区不仅有多处室外活动场地,还有容纳400多人的高标准的室内活动场所----百姓大舞台,花船、腰鼓、威风锣鼓等文体器材齐全,村民自娱自乐,该村群众还多次参加全区农民文化艺术节、串街表演等汇演活动。小马青村总支书记牛宜栋说:“我们小马青社区现在是天天有活动,月月有项目,年年有演出,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村庄更加文明,更加和谐了。”
新兖镇在乡村文明行动中,注重引导群众追求娱乐健康的生活方式,摒弃喝酒划拳、沉迷网络等伤身不健康行为,全镇大力完善了村级群众活动场所建设,在村村建立了文化大院的基础上,提升标准档次,积极建设高标准健身广场和百姓大舞台,牛楼、金村、小马青、山拖等社区村的百姓大舞台,投资都几十万元,场地宽敞平整,灯光音响齐全,专人管理,群众随时可以参加活动,百姓大舞台成为全镇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镇村加大投入,引导鼓励文艺团体发展,鼓励多种形式充实农村文化阵地,还采购大量文体器材,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现在,全镇已组建专业文艺团体6个,业余庄户剧团40多个,聘用文化社会辅导员20余人,广场舞队伍53个。新兖村村唱戏村村舞,心情愉悦身体健康,精神抖起来,生活富起来,文化火起来,农民的生活变得日益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