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代传春)“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3个多月来,兖州区新驿镇用作出样子代替喊破嗓子,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认真抓整改、切实转作风,让广大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四风’之弊,群众深恶痛绝。这里没有可以随意通融的‘自留地’,没有可以等待观望的‘时间表’,没有可以忽略不计的‘小问题’,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啃‘硬骨头’精神,立行立改、即知即改。” 党委书记张猛说,前段时间,有群众在窗口部门办事,因种种原因没办成而举报一事发生后,镇党委高度重视,不但严查此事,而且将机关干部下班时间延迟半小时,并要求在班车走时,如群众的事没办结,就是租车或坐公交车走也要把群众的事办完,直至群众满意为止。
以此为鉴,新驿镇组织镇村党员干部举一反三,采取“四个结合”,深查细找“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即:个人自查和部门内部自查相结合;部门内部自查和部门之间互查相结合;部门之间互查和镇领导成员互查相结合;镇领导成员互查和领导班子自查相结合,进行深入查摆。由于各个层面的自查与互查环环相扣、层层跟进,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从而打开了“查摆问题”的新思路,破除了“查不实、摸不深、找不准”等现象。同时,采取召开“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代表、村民代表等各类座谈会、电话征集意见或建议、发放调查问卷及征求意见表、走访农户、企业等形式,让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人们帮助查、深入找。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新驿镇在深查细找“四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的放矢,重点开展了“五整治、三规范、一提升” (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 整治科室站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村软弱涣散班子、整治镇驻地交通秩序;规范办公用房、公务用车,规范低保等惠民政策,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专项活动,严格实施项目化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整改标准。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干部已初步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71件。
“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镇村干部工作实绩的标尺,划出‘红线’,标出‘雷区’,架起‘高压线’。”这是新驿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具体举措。
强化刚性约束,坚持重心下移,织密织牢纪律和制度之网。新驿镇在4个管区成立了纪检监察工作室,在村村设立了纪检委员,从严执纪、联动执纪,决不给不正之风留任何可乘之机。同时,镇党委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的廉政谈话工作小组,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廉政谈话教育活动,目前已开展廉政谈话21次。同时,采取日常检查、随机抽查、专项督查、明查暗访等多种方式,对机关部门、窗口单位、村级落实作风建设各项制度情况,加强督导指导,推动了干部作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出现了干部围着群众转,机关围着基层转的可喜局面,汇聚起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现在镇里、村里干部的作风可实了,事事都替老百姓着想,俺村前段时间清理环境卫生,村里干部带头义务出工出力不说,就连镇里干部也带头做自己一家一户的工作,和风细雨的,就像自家人一样。”堰头村村民代表栾绪奎很是自豪地说,“俺村现在这环境,不比城里差到那里去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