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兴隆庄镇创新五项举措,强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有“方子”。紧紧围绕“文化立镇”发展战略,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在全镇范围内打响“繁荣文化、培智富民”口号,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到各项文化建设中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大力推进“四德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善行义举”四德榜实现40个村全覆盖,镇域内“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有“底子”。把完善“硬件”设施,作为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的有力杠杆,投资90余万元兴建千米文化长廊,村村建起了“文明一条街”,农村文化阵地内涵进一步丰富;道沟、王楼等村建成了百姓文化大舞台,成为开展“一村一场戏”送戏下乡活动的有力载体;投资2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农家书屋24个,购置各类图书15000余册、报刊杂志300余种,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成村级健身广场55处,配置各类健身器材450余件,切实保障了镇村群众休闲有去处,娱乐有地方。
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有“路子”。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轮驱动,不断加大对文化重点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目前,总投资5.86亿元的兴达酿造文化园生态窖池、制曲灌装、地下窖藏车间全面竣工,研发中心、葡萄酒庄、鲁酒文化展馆进入扫尾,10月份正式投产;东升新材料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竣工落成,正在筹备国家级研发中心申报工作;投资2000余万元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完成规划,7月22日项目招标工作正式启动。
示范引领,培养文化骨干有“法子”。 以“倡导全民健身,弘扬文明新风”为主题,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组织全镇40个村文艺骨干进行广场舞培训,掀起了全民健身新热潮;邀请区文化馆专家为文艺队伍指导授课,精心打造“招牌”节目,为有突出贡献的民间艺人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目前全镇各类文体队伍已发展至12支,队员800余人,农村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突出亮点,打造地方特色有“点子”。 不断丰富“文明在行动”的地域文化内涵,6月下旬开展了第三届乡风文明巡展活动,打响了地方文化特色品牌。成功举办了全省文化惠民活动启动仪式暨兖州区第24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圆满完成济宁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徐雁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