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山东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团队深入基层,了解农村建设现状,探索促进我国建设美丽乡村、生态文明乡村的的新方法、新思路。
山东理工大学调研团队员在做问卷调查。
山东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团队深入基层,对桓台县王庄村、高新区傅山村以及淄川区峨庄乡土泉村进行初步的对比调研。
齐鲁网淄博7月21日讯(记者 满倩 通讯员 于志英 李帅)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山东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团队深入基层,了解农村建设现状,探索促进我国建设美丽乡村、生态文明乡村的的新方法、新思路,对桓台县王庄村、高新区傅山村以及淄川区峨庄乡土泉村进行初步的对比调研。
大学生深入淄博农村走访调研
大学生通过与老党员、老干部、村民及对有关政府部门的积极交流,对桓台县王庄村、高新区傅山村、淄川区土泉村的走访调研,了解了当地农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现状。
桓台县王庄村是以农业发展为主,引进纺织厂、制衣厂,解决部分村民工作问题;高新区傅山村实现“合村并居”,采取“退一进二”“既二进三”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兴建小学、儿童宫、钢铁厂、焦化厂、敬老院、发展红色革命文化,建立淄博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度假村,产业健康发展;淄川区土泉村紧挨峨庄瀑布群,风景秀丽宜人,大多发展旅游业、服务业,此外,村中地形起伏较大,且留守老人和儿童占大多数,农业发展为主。
为了深入了解两村的基本情况,大学生走访了部分农户,发现了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了解到,经济基础薄弱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另外,部分农民比较保守,对农业宣传的新科技、新文化将信将疑,还停留在依靠传统经验和方法种植。农村的基础教育不够全面,文化生活较为单调。
实地走访考察发现问题
学生们发现,傅山早在八十年代就提出“科教兴村”的发展战略,拿出本村经济总额的四分之一送本村学生到同济大学委培学习,学成后发展当地经济,现如今这些学生已成为傅山的骨干,成为傅山发展的顶梁柱。
傅山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兴建小学、幼儿园、儿童宫,发展文化产业,傅山发展欣欣向荣。事实表明,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发展的基础,重视人才的培养,吸引先进人才,就是在发展农村甚至是国家的未来。
任何一个美丽乡村的发展,都离不开交通设施的完善,傅山建设自己的铁路公路,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土泉村发展旅游,海拔较高仍修建公路,王庄村的公路为制衣厂、纺织厂的衣服为产品外销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