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莱芜"两会"热词:济莱协作区 人才红利 升级版
“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济莱协作区”、“人才红利”、“升级版”,成为代表、委员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济莱协作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是莱芜必须紧紧抓住的重大机遇。要把握先后缓急和注重实效,深入开展交流对接,促进两市全面融合,努力打造全省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政协委员朱爽:“听了王市长讲话感觉很振奋,对于2014年的工作很有信心。报告中介绍的济莱协作区建设,包括推进交通、通信、户籍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五个同城化,不空洞,很实在很具体,都从不同的方面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政协委员王慧敏:“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济莱协作区建设的决策非常正确,同城化发展是目前城市发展的趋势。报告中要求在2014年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快济莱协作区建设,实现互促共赢,不同程度带动了我市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莱芜妇联和济南妇联也进行了积极交流,学习了济南市家政服务业的发展经验,他们的发展经验让我们受益很多。”
人才红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人才引领作用,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依靠“人才红利”推动科学发展。
政协委员王玉玲:“在政府报告当中听到‘人才红利’还是第一次。让我们这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很受鼓舞。我们过去都是招商引资,现在是招商引‘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掌握在人才手中。所以,引进人才、依靠人才的发展方向是非常正确的。尤其是在莱芜经济转型的时候重视高新技术发展,首先就应该重视人才的引进。创造‘人才红利’,就要通过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劳动的知识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让‘人才红利’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显著、更长远。”
政协委员陈传军:“报告中要求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依靠‘人才红利’推动科学发展,这一点很重要,关键是要采取措施。现在我市正在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对于‘人才红利’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措施得当是‘人才红利’,措施不当就可能造成‘人才倒吸’。所以人才制度配套非常重要,具体来讲,工资待遇、编制、职称这些都是知识分子非常关注的方面。目前莱芜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五个莱芜”的关键时期,关键是人才建设。必须将人才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来确保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