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泉二、三、四村同属一个行政村,位于杨柳镇北2公里。按照“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要求,省供销社驻杨柳镇老泉村“第一书记”,发挥部门经营服务优势,扎实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村集体收入明显提高,农民富裕程度逐年提升,全村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打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针对老泉村经济基础薄弱,无产业项目,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农民收入主要靠大田作物种植和外出打工的客观实际,工作组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向上级争取各级财政扶持资金700多万元,用于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利用水利项目资金,实施了金线河截潜清淤蓄水、农田输送水泵站管网建设工程,改善了土地浇灌条件,为调整农业产业、提高土地效益奠定了基础。并在村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监控,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村民一致好评。
聚资源,搭建综合服务平台
在“第一书记”的协调下,省供销社投资100多万元,在村原供销社超市旧址的基础上,建设了占地5亩、建筑面积1000平米的老泉社区服务中心。整合了党务、村务、社区服务,设置了多功能会议室、村办公室、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计生工作室,以及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餐饮服务、卫生室、澡堂等经营服务项目,方便了周边5000多名群众,彻底结束了“村办公无地点,群众娱乐活动无场所”的历史。
促致富,带动产业项目发展
分别在三个村成立了以供销社、村两委、种植户为成员的三个农民合作社,从供销社流转土地100亩,发展有机蔬菜基地做起,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带动,三个村目前已发展大棚土豆150亩、食用玫瑰150亩,既调整了产业结构,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管长远,构建社村共建机制
积极推进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形成供销社、村“两委”、合作社和资金互助组织“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发挥各自服务优势、经营优势和资本优势,推进实施社村共建社区服务中心、共建农民合作社、共建农产品基地、共建土地托管服务。特别是土地托管服务方面,提出“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成立供销农业服务公司,购买了智能配肥机、自走式打药机等设备,并整合社会农机组建农机服务队,今年夏天在试点150亩全程托管玉米,以智能配肥为切入点半托管经济作物300亩的基础上,年底 实现全程托管小麦1000亩以上,半托管经济作物800亩以上。通过土地托管服务,增加土地产出效益,农民放心外出打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探索出全新服务模式。
办实事,聚集民心激发活力
通过每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通过组织文体娱乐,爱心捐助活动,增强了村民的团结协作精神。村里组建的杨柳镇第一支社区妇女腰鼓队,代表杨柳镇在泗水县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组建的杨柳镇第一支社区舞蹈队,每晚在社区广场跳舞群众达300多人,形成独特的风景线;建设“四德”文化墙,营造良好的社区道德风尚氛围。在今年组织的老泉小学庆“六一”联谊活动中,其中为病重儿童组织爱心捐款环节,孩子们和广大村民共同参与,捐款达1万多元,激发了孩子们和广大村民的爱心,大家懂得了互相关爱,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抓党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党性教育,增强宗旨意识,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发挥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作用。引导村干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二村书记刘果带头种植大棚土豆,仅今年春季一季就实现纯收入6万元,有20余户村民纷纷表示要进行大棚土豆种植。服务农民经济文化生活。通过组织广场舞蹈、锣鼓队等形式,大家自学、自编、勇于表现,激发村民的自信和合作意识;在产业调整过程中,村干部参与合作社和土地托管管理服务,增强了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