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晚上有了好去处,到广场上去听专家教授讲儒学,既学到了知识,回来还能教给孩子们。”7月26日,市民张立正告诉笔者。在泗水县,像张立正一样把到广场听儒学作为消夏方式的人越来越多,到广场听儒学,已经成为市民业余生活的新时尚。
在深化“四德“工程建设过程中,泗水县梳理和萃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依托虞舜孝感动天、仲由百里负米等发源于兹、传承于兹的丰厚儒孝文化积淀,在泗水县实施打造“儒风孝道之乡”活动,重点开展了以“孝”为主题的“四百双千”工程,特别是从4月份开始,每周六晚上在城区兴儒公园举办“广场儒学讲堂”,面对面地向群众宣讲孝文化,心贴心与群众交流,儒孝之风在城乡劲吹。
泗水县的儒学讲堂是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去年年初,乡村儒学就在农村如火如荼的进行了,极大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那么,在经济文化都远胜于农村的泗水县城,儒学讲堂还要不要开?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泗水县文明办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研究员赵法生,在泗水县城兴儒公园试讲了一堂题为《走进泗水,感悟孔子》的儒学课。讲课结束后,一位老大娘叫住了穿着志愿者服装的志愿者埋怨地说:“这个讲堂是你们办的吧?怎么没听到通知呢!老师讲的这么好,我却只听了一半,怪可惜的。”群众的期盼就是工作的方向。现在广场儒学讲堂地点固定在城区兴儒公园,时间固定在每周六晚7:40到9:00,并且每次讲堂内容和授课者,都会通过泗水县电视台、中国泗水网、短信平台、LED显示屏等方式发布预告。
传承儒学,仅仅依靠讲授是行不通的,泗水县组建了 “儒风孝道之乡”志愿者文艺演出团,组织文艺骨干编排了一些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文艺节目。诗朗诵《父亲的守护天使-陈长青》,就是以12岁女孩陈长青为题材,讲述了她每天为患病的父亲打针换药,帮双目失明的奶奶做家务,与年迈的爷爷在农田里“并肩作战”,稚嫩双肩扛起整个家的故事。每次节目表演,她的事迹都感动的观众潸然泪下。
到广场儒学讲堂听身边故事、讲身边故事,正成为泗水县百姓参与儒风孝道之乡建设的一种时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