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硅谷”环境留住技术人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产学研基地等“硬件”外,济宁高新区在生活服务方面也做足文章。
走在济宁高新区廖河公园,小桥流水的景象令人流连忘返。“为了让投资济宁的高科技人才能安心创业,我们模仿硅谷打造了现在的生态环境。”李辉告诉记者,为让投资者专心创业,高新区投资建设了国际学校、科苑会馆、创新公寓、三级甲等医院、科技馆等服务性设施,在医疗、社保、购房、税收、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为留住人才搭建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当时惠普来考察时,也被我们优越的生态环境所吸引。”李辉表示,惠普高管考察时曾表示,发现高新区的环境跟硅谷类似,部分条件甚至优于硅谷。“例如我们配备的创新公寓,条件丝毫不亚于硅谷,在硅谷只有高管才能享受这些待遇。”李辉解释说。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济宁高新区人才联盟楼上,据工作人员介绍,除了上班,周末业余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在人才联盟楼上举办的联谊会、冷餐会为人才交流和娱乐提供场合,“喜欢运动的人才也可以游游泳,或打打篮球。”在创新公寓对面,记者看到体育等服务设施也一应俱全。
依靠科技引领“经济蝶变”
透过济宁高新区的“软”“硬”实力不难发现,知名IT企业落户济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这也折射出济宁在对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视。
“据了解,济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集聚各类科技资源,加快推动城市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为此济宁多措并举,提高企业主体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同时还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随着转型的推进,近年来济宁逐步摆脱土地资源、能源价格以及财税政策等推进发展依赖的“老三样”,初步实现了由单一工业园区量变到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质变的提升,构建了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和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的“三区”共建的新格局,形成了以人力资源、创新平台、科技金融为“新三样”的新竞争优势,把握住了世界先进产业转移的规律,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
数据显示,近5年,在煤炭产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济宁市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先进制造业超过煤电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达到58%,煤炭占比下调到30%;高新技术产业超过工业增速、占工业的比重达到24.6%;服务业超过GDP增速、占GDP的比重达到37.3%,上升为支柱产业。2013年4月,科技部批复济宁市为国家创新试点城市,成为省内与济南、青岛并列的3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也是省内获此殊荣的唯一地级市。
对于未来,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说,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端项目的密集落地,将加快济宁“转调创”步伐、快速提升产业层次、有力促进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建设,更大地提升济宁在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