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七旬伯伯无儿无女 侄媳妇洗衣做饭细心伺候
记者 岳娜
在枣庄台儿庄区泥沟镇南黄庄村,75岁的周付生是不幸的,他常年在外流浪靠捡拾垃圾为生,一生没有成家,无儿无女无积蓄;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年迈多病的他回家后,侄媳妇刘敏视他为父无微不至的照顾他,让他安享晚年。
“要不是侄媳妇照顾俺,俺早就不在人世了,她照顾俺可好了……”8月26日,在泥沟镇南黄庄村刘敏家的大门前,记者见到了坐在板凳上的周付生,头发已全白,耳朵已聋,但穿着整洁,说起侄媳妇刘敏照顾他的事老人直说好。
生于1976年5月的刘敏于2003年嫁到了泥沟镇南黄庄村,丈夫周中山在家排行老大,勤劳善良,常年在外打工维持生计。结婚后,刘敏有了一双儿女,70多岁的公公单独居住在自家后面,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周付生自年轻起就离家在外闯荡,一辈子也没有找老伴,一个人在外饥一顿饱一顿,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我结婚第二年,儿子刚出生,家里突然来了个老年人,说是我伯伯……”刘敏回忆起第一次见到伯伯的场景,“没过几天,伯伯就走了,我们留他不让走,可他一心坚持走,谁也留不住……”周付生这一走,直到2010年才回家。
回到家的周付生,大胯、膝盖疼得不能走路,和刘敏的公公周存生住在一起,可是老哥俩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纷争不断。
刘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通过电话和远在洛阳打工的丈夫商议对策,最后夫妻俩决定紧挨着公公住房的东侧给伯伯盖个新房,让他们单独生活,以防再争吵。刘敏拿出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1.6万元积蓄,为伯伯建起了两间大瓦房和院落,让伯伯搬进了新居,老哥俩的矛盾迎刃而解。
周付生回到家后,由于腿和膝盖疼痛,只能一手拄着拐棍,另一手扶着板凳走路。从他的家到刘敏的家有100多米,他走到刘敏的家都得一个多小时。为了治疗伯伯的病,刘敏每周都要到附近的药店给他买一次药。
一天早上,刘敏和往常一样来到伯伯家,看到伯伯由于闹肚子衣服上都是便水。刘敏急忙跑到卫生室给老人拿来药,喂老人吃下后,把老人的衣服给换下来,不嫌脏臭给他清洗干净。
周付生行动不便,刘敏每天总是把做好的饭菜送到伯伯面前。每次逢集,刘敏都买来鸡肉、水饺……给伯伯改善生活。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里还有十亩多耕地,再加上伯伯、公公两位老人和自己的一双儿女,刘敏的压力很大。无论农活多忙,刘敏给伯伯做饭、送饭一点都不耽误。
公公周存生今年73岁了,自年轻起就患有哮喘病,常年仅打针吃药就得花费3000多元。公公因为哮喘时常打吊瓶,最多都得十多天,刘敏总是带着公公去卫生室,陪着打完。刘敏的公公现在身体还可以,都是自己做饭吃,刘敏给他送饭,他不让,他说让刘敏把精力和心思多放在她伯伯身上。
“当儿媳妇的也不一定孝顺老人,何况侄媳妇孝顺伯伯了,况且她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都指望她一个人,她给村民树了好榜样,为我村深入开展四德工程建设做出了真真实实的好典型。”南黄庄村村支部书记孙守国如是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