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能成真》与《领先一步》在京首发。
山东农民企业家、“绿灯行”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月震。
齐鲁网财经频道9月4日北京讯(记者 董光强)从当年一个只有几十人,一个生产车间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如今占地1000余亩、固定资产10亿元、年产值达30余亿元、拥有1260多名员工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他从两次创业失败的穷小子到梦想成真的亿万富翁,却表示“我就给孩子说,谁也别想要我的钱,我到死的时候,我的钱要全部花了”……近日,真实描述山东农民企业家、“绿灯行”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月震个人创业经历和企业管理智慧两本新书《梦能成真》与《领先一步》在京首发,记者也借机采访了这位“与众不同的鲁商”。
穷小子“不走寻常路”
李月震是山东阳谷县李丙东村李文亮家里最小的儿子。这是一个小康之家,李文亮是村干部,妻子务农,他们已经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按照当地农村的风俗,通常喜欢给儿子取个女孩儿名,叫李月珍。因为是排行第二的小儿子,所以家里人唤他“二小”。不料二小长大后颇为嫌弃这个疑似女孩儿的名字,一心想着改名字,后来趁着人口普查的时候得偿所愿,选了个“震”字,从此变成了“李月震”。
在做电缆之前,李月震干过很多买卖,他开过服装店,倒过煤炭,做过蜡烛,甚至做过月饼和点心。李月震说,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是村干部,但也热衷副业,后来还到佳木斯卖过电线电缆,干了五六年,回家后给每个孩子都盖好了房子。”
但李月震的父亲却觉得,不能坐吃山空。1994年,他带着孩子们到济南做起了电缆生意。经过两三年的磨练,李月震对做电缆生意的各项事务熟稔于心,父亲主动提出要回老家养老,就把小店给了李月震。
“赌赢了,毕其功于一役;赌输了,大不了从头再来”,李月震放手大干一场。到了2000年,李月震在济南的小店已经完成了四五百万的资本积累。那一年,恰好是李月震的而立之年。
2002年,李月震借国家出台“3C认证”的契机决定回阳谷老家建电缆厂;2004年农历的二月二,李月震在老家的电缆厂正式启动,同年注册“绿灯行”品牌;2007年,已在山东的17地市级开设“绿灯行”门店;2011年,成立绿灯行大学,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在李月震的好友、长城传媒董事长王鲁地看来,李月震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记得李月震董事长打电话,说家里厂子正在开始建,从经销转向生产,没有自己的名字。当时四大电缆生产基地,他想创造自己的品牌,说明李月震董事长不走寻常路。”
“零保留”真实讲述创业成功之道
谈到出书的初衷,李月震告诉记者,出书不在于企业大小,不是炫耀。因为这本内容肯定能帮助社会一些初步创业的人,能少走一些弯路。
出版人张钰良介绍,《梦能成真》是一部描写李月震先生26年创业道路的图书,呈现了当代企业家价值观、世界观的变革。“一名草根农民从困顿到创业,从创业到立业,从立业到成功,李月震在书中首次打开“鲁商”创富锦囊,“零保留”讲述创业成功之道,并以此激励年轻人的创业斗志,为年轻人提供成功的思路,他的故事比马云更值得参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