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优化金融环境。扎实开展省级民间融资规范发展试点,发展民间融资服务公司151家、小额贷款公司3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27家,成为全省地方金融组织注册资本过百亿的三个市之一。积极搭建融资平台,首届中国临沂资本交易大会签约招商项目89个、合同金额1305.4亿元;推行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和商标权质押,助企融资1200亿元;组建中小微企业信用联盟1147个,授信总额67亿元。建立财政金融联动机制,整合设立5.6亿元中小微企业扶持资金、4亿元创投引导基金、3亿元过桥还贷基金,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解决了部分企业的燃眉之急。
第三,优化市场环境。强化信用激励约束,培植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19家、省级244家; 整顿规范中介机构,16个系统731家中介机构全部与主管部门脱钩,实现了市场化运作;树立鲜明导向,对守法经营、贡献突出的民营企业,每年都大张旗鼓表彰,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创业、尊重企业家的社会风尚。
齐鲁网:作为民营经济大市的临沂,转型升级任务很重。临沂民企加快转调,对于打造全省民营经济升级版,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临沂有哪些探索,下一步围绕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陈先运:我市民营经济占比较高,创造了全市接近80%的GDP、80%以上的税收和90%以上的就业。我们感到,落实全省会议精神,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保持临沂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宏观经济新常态的长远之计。正在按照全省会议提出的“四措并举”、“五个着力”要求,调研论证具体的发展方向、推进路径和政策措施,力求提高民营经济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国际化水平。特别是,坚持点线面结合、“转调创”并举,大力实施“10+6”产业推进、“1531”骨干企业培植、“1332”国际商贸名城建设“三项计划”,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努力实现脱胎换骨、强筋壮骨。
注重“点上突破”,发挥骨干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制定加快培植骨干企业的24条政策,从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市场融资、引进人才等七个方面,着力扶持企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力争到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民营企业25家、50亿级15家、30亿级30家、10亿级130家。立足个体工商户数量众多的实际,出台“个转企”扶持政策,推动转企升级。开展“万户企业大走访”活动和“六个一对一”行动,搞好分类施策,支持百亿级企业搞好资本运作,鼓励科技型企业占据技术高端,推动资源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引导成长型企业做精做深主业。
注重“链上提升”,发挥现代产业体系的主阵地作用。我们大力推进“10+6”产业计划,加快提升机械、医药等10大优势产业,重点培植新能源、信息技术等6大新兴产业,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提高产业链完整度、关联度、集中度和融合度,带动民营经济群体壮大。实施“十百千”工程,每个千亿级产业重点培植10家骨干企业,全市重点支持100项技术创新项目、1000个技术改造项目,增强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注重“面上带动”,发挥临沂商城国际化的主引擎作用。以建设“国际商贸名城”为目标,顺应线下线上融合趋势,推进电子商务“十百万”工程,着力培植10家电商平台、100家电商骨干企业和1万家特色网店。着眼内外贸融合发展,健全国际贸易服务体系,完善内陆口岸“临沂港”、国际会展中心、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运营机制,加快建设跨国采购大厦、总部经济楼宇等项目,力争2016年商城集聚民营外贸经营主体1500家以上。围绕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采取“专业市场+行业协会+产业集群”方式,培植兰山和费县板材、平邑罐头等一批地产品加工基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