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打造首善之区,骆承烈则指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应该“辨真假,打王牌”,把思想文化的精华保留并发扬创新,而这些思想文化的精华应该通过合适的方式,传播给合适的群体,让这些优秀的理念深入到现代人生活工作的各个层面。“例如针对儿童,要通过合适的语言去让他们理念和乐于走近孔子,通过诵读儒家经典,从小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孔子文化节再提升
教育功能将被突出
“传统文化正在得到不断提升,今年的孔子文化节也显得更加有意义。”成积春坦言,过去的孔子文化节,因为受环境影响,更有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味道。而今后的孔子文化节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则将更加得到重视,精神文化层面的传播功能将更加被突出。
“孔子文化节一定要在文化层面上有更大的引领。”成积春直言,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在过去数千年的历史中更是扎根于国人心中,所以理应将其打造成为国人的一场大盛典。文化节今后要回归到精神文化层面,要成为对文化创新中的一股助推力。“要使文化中经典的、值得倡导的东西,扩散出去,在国内、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影响。”成积春说。
“孔子文化节应该是一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儒家思想文化的节日,应该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节日,为文明的提升搭建一个平台,更成为民众之间自然亲切的交流平台。”刘续兵谈到,每年祭孔大典,都会向现场来宾发放祭文,但是不少怀有儒家情怀的海外人士来到现场,心怀一颗崇仰之心纪念先师孔子,如果没有更加深入地介绍,则只是走马观花。多元文化的交流应更重视细节,建议祭文能够增加英语、韩语、日语等语种,小小的变化,可以让更多的人真正走近孔子。
骆承烈则认为,孔子文化节愈加成为属于大众的文化纪念活动,更多的人渴望从中获得启示和教育,所以孔子文化节的教育功能会逐渐加强。他建议,针对大众,需要专家学者向他们推荐儒家思想文化的经典,并加以阐释,深入浅出,让更多人理解和养成习惯,用优秀传统文化所表述的行为准则去规范和约束自己,从而影响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