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据《齐鲁晚报》报道,27-28日,2014孔子国际文化节在曲阜开幕。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成了孔孟之乡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如何在当下发扬和创新?作为孔子故里的济宁如何打造文明首善之区?孔子文化节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发挥新的功能?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推广、创新儒家文化
应汲取传统文化精华
一年之内,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连续释放出了三次信号。第一次是他去年来到曲阜视察并作重要讲话,第二次是今年“五四”到北大看望汤一介先生,第三次则是在世界儒联大会发表重要讲话。
孔子研究院学术交流部部长刘续兵认为,党中央最高领导人向外界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要加大对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研究和推广。这表明中国已经认识到,儒家思想文化应是中华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的源泉,儒学不是儒教,是自然形成的信仰和价值观念,它的立足之处就在社会中间。
“改革开放后,曾有一些学者认为,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推动,会自然而然的演变出新的文化体系,但却并没有意识到,演变出的新文化其实仍然要建立在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之上。”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成积春认为,在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立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可以起到指导作用,但这仍然需要依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大平台上,才能进行发展创新。
而当下国家所营造出的这样一种大环境,可以说是民族文化之幸。“这就等于是我们的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了DNA。”成积春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告诉记者,如果说过去的文化在传承中是被割裂的,那么今后的文化发展的路子将会很畅通,“我们找到了两个‘源泉’,一个是马克思,一个就是孔子。两者相辅相成,文化才会大踏步的前行。”
“尊孔不是迷信,新文化不可能完全与传统文化割裂,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文化创造的基础和源泉。”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承烈认为,在儒家思想文化中,像学习方法可以不加改造直接运用于当下,而更多儒家思想的精华则体现在对待入世的态度,“仁义礼智信”等都对指导现实有着特殊的意义。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这种观点就跟治国之道连到了一起,要求为官者必须以身作则,这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向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智慧,这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底蕴。
打造首善之区
孔子故里令人期待
“礼乐文化是基础,周礼尽在鲁矣,孔孟之乡是礼仪的策源地。”刘续兵认为,作为孔子故里,济宁、曲阜打造首善之区,应该走在全国前列,这里的民众应该更加向善,更加崇尚道德,孔孟之乡应该具备这种氛围,世人也都对此十分期待。
刘续兵认为,孔子思想对全民族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对历史文化的滋养,应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老人倒了没人去扶,这种事情不能在济宁出现。“曲阜推出一个政策,不孝的人不能提拔,非常有意义。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孝悌,又怎么能够为民众服务,为国家尽职?”刘续兵认为儒家思想倡导仁爱、孝悌、忠义、知廉耻,在社区、乡村等基础生活单元,应该首先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相处,整体氛围融洽,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应该受到社会的排斥。
济宁市文物局局长丁海燕说,打造首善之区要注重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思想文化的首善,对于追求和谐、崇尚道德的孔孟之乡民众,应该将这种理念变作一种主动和自觉,打造一种带有孔子故里烙印的“首善模式”。其次是行为规范的首善,百姓从身边细节做起,政府从宏观层面考量引导,倡导社会以“仁义礼智信”为行为准则,家庭之中遵守孝悌,邻里之间友爱互助,步入社会诚信向善,让行为规范的“首善”逐步固化。“‘为政以德’要求领导干部的垂范,‘德不孤必有邻’需要百姓去追求道德,这也是让中华民族的文明理念在东方圣城得到升华,形成首善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