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副省长夏耕做客齐鲁网演播室。
齐鲁网济南10月16日讯(记者 蔡晓彤)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近日,山东省副省长夏耕在接受齐鲁网等十余家媒体专访时,就对外开放、制度改革、金融改革和依法行政4个方面阐述了山东经济发展的新成就、新面貌。
扩大对外开放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去年,习近平要求,山东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沿海的独特地理位置,努力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夏耕坦言,近十五年来亲历了山东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和跨越发展,深刻感受到“没有对外开放,就不可能有今天全省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山东省委把开放型经济发展列入省委常委会重点工作,省委书记姜异康多次在常委扩大会上对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今年6月,姜异康在济南调研时强调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性,提出要高度关注园区发展,以园区建设为平台,着力打造产业集群,使各种要素得到有效配置,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目前,全省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160多家,其中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15家。“十二五”以来,开发区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所占比重持续上升。2013年,经济园区以全省9.5%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全省51%的地区生产总值,40%的财政收入,50%的固定资产投资,60%的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分别占全省的55.9%、56.4%。
山东要怎样“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夏耕认为,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应加大与国外合作和对话的力度。对接国家“一路一带”开放战略,深化与东亚国家合作,扩展东南亚发展空间,开拓南亚中亚市场,加强与欧洲交流合作。同时做到与国际规则、国际惯例接轨,加快建立透明高效、公平有序、快捷便利的国际化营商环境。省长郭树清就曾多次与外国政要和跨国公司会晤,并亲自率团出访美国、加拿大等国,推动贸易投资合作和重大外资项目签约。
夏耕表示,下一步我省经济开发区要坚持“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加快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山东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市场主体数量井喷式增长,成效显著,去年4月份,省长郭树清上任伊始就提出,要创建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
“过去我们讲投资环境、发展环境比较多,讲营商环境比较少。”夏耕解释说,营商环境是一个国际化的理念。世界银行关于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共11项,第一项就是开办企业的便利化,另一个重点就是政府的监管是否简化、有用、透明和高效。
按照这个目标,山东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入手。去年6月份开始,先行出台了优化市场环境“30条”意见,在放宽企业名称使用限制、住所使用证明限制、注册资本(金)零首付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
今年初,省政府全面推进工商注册制度改革,2月底出台了《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推出了包括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放宽名称和经营范围登记等一揽子便利化措施。这些措施极大释放了市场活力,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实现井喷式发展。今年1-9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70.7万户,注册资本金8059.2亿元,分别增长49.4%和105.7%。李克强总理视察山东工商工作时,对此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