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上班耗时长也是“城市病”
11月3日讯 (记者徐敏)说起“城市病”,济南居民首先想到的除了空气污染,恐怕就是交通拥堵了。然而,有专家却表示,其实通勤距离过长也是“城市病”,而这又与其他的“城市病”密不可分,如交通拥堵和上班时间长就有着直接的关系。
据一份济南市居民出行分析报告中显示,2004年居民出行平均时间约为25.15分钟,2011年平均约为28.45分钟,几乎以一年1分钟的速度增长。有专家预计目前可能已经达到30分钟以上。
社科院城市规划与环境研究院规划室主任李红玉表示,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上班耗时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城市病”.世界性的大都市中,上班耗时取决于城市的主体功能性。如果一个城市不能疏解的功能十分强大,那疏解通勤压力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在一些大城市,城市中心金融等功能无法完全疏解的情况下,这些城市的上班耗时往往过长。
清华大学教授陆化普表示,北京的天通苑是典型的“睡城”.其实,“睡城”世界各地都有,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这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模式济南则只是初步开始显现。中心区房价太贵、居住太密集,把中心区人口向外转移是对的,但带来的钟摆式交通等问题也必须要承受。
如何解决“睡城”的问题,规划界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把就业和居住捆绑起来,实现就近就业,解决交通问题。但这种思路很难实现,因为无法保证在“睡城”就业的人就能在该区买得起房子,也不是在“睡城”居住的人都能在该区找到适合的工作。因此上班耗时过长的“城市病”也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
◎相关链接
睡城,也称为“卧城”,主要指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由于缺乏成熟如衣食住行、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区域功能的城市配套,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照样开车或者乘车往市中心赶着上班。北京的通州、天通苑、回龙观、望京等地区皆被称为“睡城”.
这些“睡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居住在这里面的人,大部分早上涌到老城里来,晚上又涌回新城,形成一个钟摆式的城市交通。这在地铁的人流还有道路交通上体现最明显。无论是钟摆式还是候鸟式,都表达了人流的趋势。
延伸阅读:青岛市北区两处大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使用破解大型社区业委会成立五难题 可分区设业委会农行济南槐荫支行重点市场和大型社区宣传营销效果好济南2013公园通游年票开始发售 大型社区可预约上门服务济南大型社区居民热盼蔬菜直销点 选址管理很重要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