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与掌声
拳击对抗的奋力一击,跳水高台的完美收官,羽毛球手的精彩扣杀,艺术体操的优美韵律……在省运会开幕的日子里,从济宁体育馆到济宁体育中心一场三馆,从济宁水上运动基地到各县市区体育馆,精彩不断的赛事为市民提供了丰盛的体育盛宴。经过四年的精心筹备,从今年3月15日起,省运会各项预赛在济宁开始进行,到6月28日结束。参加预赛的运动员达10000多人,其中8000多名运动员取得决赛资格。从7月12日起,橄榄球、拳击、柔道、自行车等13个大项、25个分项展开了决赛。开幕式后进行了田径、游泳、射击、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赛艇、皮划艇、足球、篮球等13个大项、19个小项的决赛。
据山东省体育局副局长李政介绍,“参赛队员在比赛中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比赛精彩热烈,体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也涌现出一批有潜力的好苗子。”“对奥林匹克运动来说,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年曾经说过:“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广大体育健儿们秉持“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弘扬“团结、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以坚强的决心、昂扬的斗志和良好的体育道德精神,在体育赛场上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不断创造着优异成绩,展现了奋勇争先的时代风采。代表济宁850万人民闪亮登场的济宁体育健儿,尊重对手,敢于拼搏,充分展现出孔孟之乡人的道德风貌,并取得了金牌总数和奖牌数量的历史性突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节俭办赛成为本届赛会的最大亮点。从省运会报到那天起,细心的人们发现许多与往届不同的情景,运动员报到地点没有鲜花,没有欢迎仪式,就餐也极其简单;赛会不点燃火炬,不搞火炬传递,开闭幕式改在白天进行, 不搞文艺演出,不燃放烟火,只进行了广播体操、队列操、武术操全民健身项目展示。尽管开幕式时间短暂,但气势磅礴,激情飞扬,活力四射的地域文化特色表演,很好地诠释了“人文济宁,精彩省运”这一主题,让每一位到场的人过目难忘。
简单不失精彩,节俭不失礼节,本届省运会处处展现着“节俭、精彩、高水平、有特色”的清新之风。
本届省运会组委会坚持节俭办赛,压缩体育场馆建设,由计划新建31个场馆压缩到新建22个, 5个场馆重新改造利用;不建运动员村,运动员分散入住现有宾馆。所有的场馆建设、设施配备,均按照只满足赛事基本需要为标准,不追求奢华,不强调一流,赛事设施和办公用品,能借的不租、能租的不买,赛场办公座椅、沙发等大多利用海阳亚沙会“退役”设施。所有工作人员一律吃工作餐,参赛运动员、工作人员住宿一律指定宾馆。
作为济宁市举办的首个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社会关注度高,社会各界要求积极参与。为此,省运会执委会积极进行了市场开发,利用企业冠名权、社会赞助和户外媒介等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赞助企业向省运会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和物质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人人关心省运、支持省运的良好社会氛围。正是有了这些赞助企业的参与,才使得本届省运会更加丰富多彩,具有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
赛会可以节俭,服务不能打折。这是我市筹备省运的理念和准则。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济宁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举办省运会正是向全省乃至国内外嘉宾,展示热情、好客、友善风尚和文明、整洁、和谐城市的最好时机。我市组建了1.2万余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在人流、车流集中的主要路口、路段和公交站点,进行文明劝导。在街道、社区开展美化、绿化、净化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理念;在广场、车站、机场、医院等公共场所和各青年文明号等窗口单位设立省运会志愿服务文明岗。在赛场内外无私无偿地热情服务,成为“人文济宁”一张靓丽的名片。为了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广大赛会工作人员和公安交通干警将各项预案做得一细再细,将各项赛前赛中赛后工作做得一实再实,各宾馆饭店公交服务人员把各项服务做得一精再精,整个省运期间没有出现任何重大失误和安全事故。济宁人的办事作风和彬彬有礼赢得了广大参会人员的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