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财富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综合提升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文明程度和对外影响力知名度一个重要捷径。本届省运会所聚集的精神、人气、信息、追求、品牌等巨大正能量将作为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在济宁跨越发展的进程中随遇而发,应势而起,撑起全市经济社会崛起的半壁江山和道德文化建设的千秋大业。
体育精神激励发展热情。“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体育精神最高追求, 我市把筹办省运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紧紧抓住“五大机遇”,以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为统领,以攻坚的姿态推进“转调创”,加快打造济宁经济升级版;以更大的魄力推进“五城同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大济宁、新济宁、美丽济宁;以更高的境界突破文化建设,加快建设首善之区文化强市;以更硬的举措抓好生态建设,创造更加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本届省运会集中展示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梦想的信心。
省运会筹办期间,全市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飞跃,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和产业基地、中兴通讯、甲骨文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纷纷落户。济宁经济格局出现“三个重大变化”:先进制造业超过煤电产业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超过 工业增速;服务业超过GDP增速,上升为支柱产业。近5年,在煤炭产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全市经济总量翻了一番、突破3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两倍、突破300亿元,均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41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43.1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5%。
省运会举办和城市建设比翼齐飞。我市坚持把省运会筹备作为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文明的重大机遇,深入开展“五城同创”活动,着力抓好城乡基础设施、环境容貌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多数县市区以省运会场馆建设为契机,围绕场馆建设区域核心,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金乡、曲阜、微山、梁山、兖州、嘉祥等县市区的场馆建设为新城区的扩容增量起到了强力拉动作用。济宁太白湖新区“一场三馆”建设拉动社会投资300亿元。
省运与文明辉映。每当夜幕降临,在市区文化广场,“大妈”踏着轻快的节奏轻舞;在美丽的太白湖畔,对对情侣骑着单车并肩而行;在全民健身广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在挥汗拼抢;在羽毛球馆里,不相上下的高手在尽情厮杀……省运会的举办在济宁掀起了全民健身热,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健身大军中,运动健身已成为广大市民的业余爱好。自2011年至今,我市已连续举办了四届“迎省运全民健身运动会”,年年组织“全民健身日”活动,大力开展系列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坚持城乡联动,广泛开展“体育进社区”、“体育下乡”活动,组织开展城乡居民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比赛和活动。全市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不断提高,体育健身成为更多居民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来,济宁连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月优秀组织奖”、“群众体育先进集体”体育不仅促进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融洽的邻里亲情、家庭温馨、社会和谐,大大提升了广大市民的道德意识和文明程度。
今天进入“后省运时代”的济宁,22个新体育场馆平地而起,各类公共体育设施也日臻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室内,走向场馆,快乐健身,收获体育带来的那份欢乐与喜悦。(记者 朱卫国 梁琨)
为节俭点赞
前不久闭幕的山东省第23届运动会以其特色鲜明的格调、节俭大气的风貌、和谐温馨的氛围,赢得了与会选手、嘉宾的一片赞扬声。
历经前几年“大兴土木”的办赛非议后,迎来了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节俭已经成为当下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办赛的首要考量标准。不再死拼硬件,着力主打软件;立足长远,而非单纯就比赛而比赛,已经在各种办赛中形成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