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弈开始”
中美元首2013年6月“庄园会晤”以来,西方舆论场上一种颇流行的观点认为,(上接第一版)中美关系在过去16个月中变得日益紧张。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杰夫·代尔在奥巴马抵达北京前还在说,奥巴马眼下正踉踉跄跄地进入最后两年总统任期,而习近平的任期还有8年,“两人处在任期的不同阶段,中美关系也已经变糟”。但如今,两国领导人在北京展现出的却是温暖与亲密。中美关系走势正在发生重大转向吗?
12日,此问题在西方舆论中引起了“分裂”。《华尔街日报》说,美中当下正在亚太竞争,前者试图巩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北京则决心成为该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与经济强国。而中美在北京达成的一系列新协议成了一种证明:即使两国关系如此充满危机,仍能在核心议题上取得进步。文章还说,习近平与奥巴马通过两天内马拉松式会谈让中美关系“大有进步”。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格莱瑟说,此次习奥会的成果比外界预期的多得多,“这两个男人显然都渴望重新校准中美关系”。格莱瑟特别看重中美两项军事协议的意义。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罗德兹称,中美一直在讨论当双方军事力量“靠得太近”时该如何处理。格莱瑟说,今后,美中遇到此种情况时有规则可循,两军将就军演、重要防务报告出台、重大防务政策转变等相互通报,这不仅为美中减少了陷入灾难的风险,也给其他军事对手提供了样板,比如中日两军之间。
“中美在北京生动地展示了为什么他们既是对手,又是伙伴”,《纽约时报》的文章依然认为中美“亦敌亦友”,理由是两国一边在科技产品降低关税等经济领域达成诸多协议,却在TPP和FTAAP(亚太自由贸易区)问题上激烈竞争。该报还称,当奥巴马与习近平坐在一起时,他从中国领导人那里感受到的挑战是美国前几任总统从未体验过的。
“我明确地表示,美国没有参与香港近期的示威活动,香港发生的问题要由香港人和中国人民做决定,但美国将鼓励人们自由表达,且香港的选举应体现香港人民的意愿”。奥巴马12日在联合记者会上说。法新社称,习近平在记者会上表示,香港问题属中国内政,别国不应干涉。德国《时代周报》认为,中美两国元首这是在为香港“争吵”。美联社则称,尽管奥巴马有机会重塑与中国的关系并罕见地极力建立与习近平的私交,但仍无法平息两国的紧张关系,不论是老问题还是新问题。
“美国与中国,大博弈开始”,英国广播公司(BBC)以此为题的文章称,焰火与红毯,奥巴马穿起新中装,本届APEC峰会最令人深刻的印象是习近平给他的“中国梦”赋予了象征,而超级大国与未来超级大国间的大博弈已经开始。文章说,35年前,中国与美国恢复外交关系,华盛顿相信只要中国人暴露在美国梦前几十年,中国就会遵从美国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但热闹的NBA中国季前赛让人感觉,中国只从美国拿走了体育与娱乐,其他的都留下了。
BBC称,美国与中国其实有许多共同点,都认为自己是负有特殊使命的国家,都把本国文化当做人类获得的杰出礼物,而他们的差异与相似之处一样多,美国是年轻的争吵不断的民主政体,中国是古老的官僚主义的国家政权。问题是,面对21世纪的种种挑战,两个巨人中谁更有弹性呢?
美中合作是美重返亚洲的核心?
“这是个不现实的计划,总统会坑了他的继任者,将造成公共事业费率上升和就业率下降”,美中达成温室气体联手减排共识后,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如此批评奥巴马“不切实际”。与此同时,《华盛顿自由灯塔报》也出现新的杂音。该报称,APEC峰会在北京举行时,中国最先进战机歼-31亮相珠海航展。文章称,当年中国隐形战机歼-20亮相时正值时任美国防长盖茨在北京访问,这次歼-31试飞又赶上奥巴马访华,中国人似乎很喜欢在美国高官面前炫耀武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