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比赛的选手
11月25日上午,“文物情·中国梦·讲济宁文物故事”比赛复赛在博物馆举行,来自十一个县市区的文物讲解员们汇聚一堂,为市民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故事会”。
此次复赛共有32位选手参加,带来了包括《太白楼》、《孔子师项橐》在内的32个充满传奇的民俗故事。评委杨义堂告诉记者,此次比赛的标准较高,选手的形象、故事的内容、语言的表达以及舞台感染力都会影响其最后的得分。“这就对选手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识,更要理解这些文物古迹,只有如此才能把文物的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参加复赛的选手都是从各县市区的初赛中脱颖而出的文物讲解员,最终将选定得分最高的前十位进入决赛。
在比赛现场,选手们正在台下积极准备着,许多选手为了给故事增加氛围,还带来了专门制作的PPT以及背景音乐。来自济宁博物馆的魏天然今年只有23岁,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她看起来还有些紧张。魏天然这次带来的故事是《庙之重器———鼎》,讲的就是市博物馆中春秋战国时期列鼎的故事。“我这次只准备了一个多星期,虽然有些仓促,但还是比较有把握的。”魏天然说:“这次比赛让我真正喜欢上了文物,我现在不仅对馆藏文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已经渐渐把它们‘吃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