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卫平:
“儒学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经验”
“儒家思想对于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提供的历史经验,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点就是仁义礼智信与核心价值观的结构。在中国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不仅是理国治政的指导,而且深入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深层的精神信仰,也成为中国人行为规范。这便与核心价值观结构是有关系的。什么是儒家核心价值观,简单讲就是仁义礼智信。”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平说,“第二个历史经验就是礼仪之邦和核心价值观制度。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其实这个是很有道理的。核心价值观在儒家怎样践行、落实、培育?就是以礼仪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如果没有儒家核心价值培育是很困难的,而以礼仪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把核心价值观加以制度化。礼仪建设作为儒家价值观的制度化,使得儒家价值观能够落实、落细、落小。落细是因为礼仪在生活当中,落小是覆盖每一个社会角色,落实就是礼仪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有效性。”
陈卫平介绍,这第三方面经验就是《四库全书》与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儒家核心价值观在能够得到有效地落实,在很大程度上跟他建立了一套话语体系有关,这个话语体系我们可以拿《四库全书》作为代表,其实里面蕴含着对于儒学价值观话语体系建构的一个表现。《四库全书》的经是儒家经典著作,阐述了儒家核心价值观,表现了儒家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思想、基本路线、基本原则。因此作为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表达的是对基本价值的坚守和自信。《四库全书》是对多元的包容和吸纳,因此经与史的统一在话语体系上就表现为前者对后者有所肯定和借鉴。所以在这里提供的历史经验就是要坚守基本价值和多元包容、对接历史,与意识形象相结合。
新闻点击
何为“四个讲清楚”,来瞧瞧!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期间,习总书记专程到曲阜考察,在孔子研究院同专家学者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要结合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和传播,要搞好四个讲清楚: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