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对圣诞节的热情,一年高过一年
商场里随处可见圣诞元素
双12、元旦相继赶来,消费者不买“洋节”账
眼下,距西方圣诞节虽然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但记者走访济宁城区各大商圈时发现,我市的圣诞气氛已经十分浓厚,主要表现是商家在醒目位置装饰圣诞元素,涉及综合商场、专卖店、餐饮、KTV以及汽车4S店。与此同时,各式“换汤不换药”的促销大战也应声打响。不过,在商家摆开阵仗打算大赚一笔的时候,咱们本土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特别是在“双11”、“双12”电商大战前赴后继以及反对铺张浪费的大环境下,消费者的节日消费观日趋理性。
市场:线上线下“火力全开”,圣诞不输春节阵仗
昨日,记者先后来到城区数家大型商场,发现各式各样印有“Merry Christmas”的宣传标语,已经悬挂在最为显眼的位置,不仅如此,圣诞树、圣诞老人、麋鹿、雪人等圣诞元素,也已经摆放整齐,全城商业沉浸在红色与白色交织的色彩中。其中,有些商场花费在圣诞促销装饰上的经费不亚于咱们传统的春节大促,高达10多米的圣诞树,全体店员也带上了圣诞帽……
走进超市,圣诞商品占据最显眼的位置。“圣诞装饰品的利润很大,就拿圣诞树来说,一米高的塑料制圣诞树,进价不过10多元,但到了超市里就可以卖到五六十元。”某超市供应商齐先生介绍说,虽然圣诞商品的销量,远不及中国传统节日食物粽子、汤圆等,但利润巨大。不仅如此,今年卖不出去的圣诞装饰商品,只要储藏得当,来年照样卖。
与此同时,各家电商也推出了种类繁多的圣诞促销,但在当下,它们将更多宣传重点放到了“双12”大促上。记者随便浏览了几个品牌的天猫旗舰店,发现商家的“双12”折扣力度远不及“双11”来的给力。
消费者:本地市民大都看淡“洋节消费”
近些年,以圣诞节、情人节为代表的西方节日逐渐走进国人生活,而万圣节、感恩节以及愚人节也相继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但是,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人来说,这些“洋节”似乎距离日常生活十分遥远,首先“不知道节日典故是什么”,其次“节日食物不对胃口”,最关键的“没有情感共鸣”。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虽然圣诞商品占据了商场超市,但绝大多数来往顾客都没有驻足购买的想法,最多发出一句诸如“快圣诞节了”的感慨,而这些商品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拥有充足好奇心的儿童。“咱们中国人过什么圣诞节,还是老老实实地等待春节到来吧!”家住苏州东苑的李大姐告诉记者,“在济宁,信仰基督教的人并不多,所以我认为大多数庆祝圣诞节的人纯粹是凑热闹。”
随后,记者来到较为接地气的琵琶山大市场,发现这里正在售卖圣诞商品的商家少之又少,与春节前售卖春联、福字的大阵势相去甚远。据店家介绍,虽然临近圣诞节,但基于销路考量,商家并不愿意过多涉及圣诞商品,“还不如手套、电动车挡风护膝等保暖用品的销路好”。
问题:实体店商节庆促销“换汤不换药”
经常逛商场的市民或许已经发现,如今商家“节日算盘”的波及范围已经越来越广,甚至清明节、万圣节等节日也不放过。据记者调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在线上消费日趋壮大的当下,实体商业“逢节必促”意识已经越来越坚定,通过一波接一波的促销大战,挽回消费者的钱袋子。但是,伴随着越来越频繁的促销大战,商家们的促销手段却还是“老一套”,打折、满减、抽奖看上去很诱人,但有创意的却少之又少。“超市与餐饮业生意还好一点,波及最大的就是服装与数码行业。以前,市民买个数据线都要跑到科技市场,但现在通过手机就可以在线网购,一条数据线低至3.9元还包邮送货上门,这是要逼死我们实体商业的节奏啊。”经营一家数码设备的苏老板告诉记者,“我对象经营一家服装店,最近几年生意也很差,特别是‘双11’前后几天,一天卖不了一件衣服,她都想转行去贴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