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泗水县卫生系统以深化医改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强化卫生公益性方向,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民满意卫生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增医改惠民政策,减群众看病负担
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实施,群众医药费用明显下降。泗水县252家省规范化村卫生室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群众医药费用下降40%,基本药物实现网上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为巩固这一制度,给予乡村医生服务每千人每年6000元的补助和公共卫生经费总额40%的补助,市以上规范化卫生室开通了新农合即时报销。
充实人才队伍,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开展“万名乡村医生进课堂”活动,从3月4日至6月17日,对泗水县1235名乡村医生分四批两个阶段集中进行了脱产培训。泗水县卫生局积极争取和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央省市投资454万元建设泗水县疾控中心实验楼和大黄沟卫生院综合楼,为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和乡镇卫生院争取周转房建设。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水平。为城乡居民免费建立健康档案548308份,建档率 87.92%,输入电子档案507238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81.34%。2014年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2142次。泗水县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0-6岁儿童健康管理39492人,孕产妇建册3349人。泗水县对41077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保健管理,对36665位高血压、7362位糖尿病和1444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慢性病人群进行规范化管理。为居民免费发放限盐勺,进行“减盐防治高血压”宣传及技术指导。严格对生活饮用水、职业卫生、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力度。要开展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在泗水县各接产单位实行“即时补助”。
坚持公益性质,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将泗水县人民医院和泗水县中医院纳入公立医院改革,实行药品零差价,提高服务价格。联合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对药品收入占比进行测算,为改革奠定基础。深入开展“病历费用双公开”活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力争实现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零增长,进一步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惠民活动“招招叫好”
先看病、后付费就诊。2012年2月开展了“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全部实行住院“零押金”,泗水县累计4.5万名病人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不方便”问题。
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从泗水县乡两级医疗机构遴选790名医务人员,由1名医生、1名护士和乡村医生组成1个保健医生团队,和市人民医院派出的2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10个团队共同联系帮扶泗水县591个行政村,开展农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各村明显处公示保健医生的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及泗水县卫生局监督电话。保健医生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书》,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医务人员每月进村工作不少于3天,截至目前,保健医生共入户走访146784户,义诊295761人次、签订服务协议书136073户,发放健康教育资料395735份。
产前筛查、基因检测和诊断。制定下发《泗水县产前筛查、基因检测和诊断工作实施方案》及具体工作细则,启动采血工作,健全筛查网络,加强产前筛查的信息管理,不断提高筛查质量,建立了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上下沟通、合力推进的产前筛查运行机制,确保泗水县产前筛查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特色结对帮扶。制定下发《关于做好泗水县开展结对帮扶提升泗水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活动的意见》,通过创新实施帮扶式托管、城乡对口支援、团队帮扶、聘任管理院长等一系列帮扶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技术能力、人才队伍素质等,构建以泗水县级医院为枢纽、泗水县乡联合、乡村一体,具有泗水特色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新格局。这项活动由泗水县人民医院、泗水县中医院、泗水县妇保院通过帮扶式托管医疗联合体、对口帮扶长期关系、十佳医生对口包保三种形式和14个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帮扶的医生每月不少于3天在乡镇卫生院坐诊或开展培训工作,提升乡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切实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好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