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骑行者”街头乞讨
身穿骑行服,头戴骑行头盔,墨镜挡眼,面罩遮面,身后停放着两辆山地车,车上装着各种骑行装备……咋看上去,这是专业骑行者的装扮。但是,当他们瘫坐在地,面前摆着一张写有“骑行太饿,求帮20元……”等字样的纸张时,勾起人们怜悯之心的同时,不少市民也开始质疑他们是否真的是落难的骑行者。29日上午,记者在红星市场南端看到,两个自称骑行者的“乞讨者”,编造励志故事,声称骑行途中资金不够,在街头博市民同情心,讨路费。
“骑行者”编励志故事,街头“讨”路费
昨日上午,红星市场内摊贩的吆喝声,市民的讨价还价声,混杂在一起,前来买菜的市民来来往往。然而,在市场南端,一群群匆忙行走的身影中,两个年轻人头戴头盔,面罩遮住半张脸,而且其中一人还戴着墨镜,丝毫看不出其真实模样,面前摆着一张行乞的“乞讨书”,格外引人注意。
记者走近一看,这两个“骑行者”蹲在地上,面前摆着一张纸,上面写道,“骑行太饿,求帮20元钱吃饭,方便的朋友帮凑些路上费用。谢谢支持!”此外,一旁还摆着一袋馅饼,“这是好心市民给我们的。”一名“骑行者”说。身后的两辆山地自行车上挂满了大包小包。
从旁边经过的市民,议论纷纷,有人对这种行为表示怀疑,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从兜里掏出10元、20元不等,递给“落难骑行者”。据记者观察,仅十几分钟的时间,就有四、五位市民“献爱心”。“我们俩来自湖南,本打算一路骑行去漠河,但是到了长春后身上的钱就花光了。”其中一名“骑行者”告诉记者,11月初,两个人从湖南老家出发,12月初,一路到了长春,还未到达目的地,身上的钱就全花完了。再加上现在东北天气太冷,不适合骑行,所以决定从长春骑回到湖南老家。“我们只是暂时的凑点钱,在郑州有朋友,到时候就可以投靠朋友了。”
记者在与“骑行者”交谈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其言语描述前后不一致,比如,当记者问起“为何有如此长的时间外出骑行?”时,刚开始,“骑行者”告诉记者是利用工作假期的时间骑行。但是,紧接着,记者进一步问其“怎么会有如此长的假期时?”“骑行者”又说自己是还未毕业,现在是实习期,利用自己的实习时间“看看外面的大好河山。”
行骗新花样,市民爱心屡屡被骗
看着“骑行者”的不幸遭遇,不少热心的市民纷纷掏出钱包,10元、20元……昨日上午,不一会儿,“骑行者”就收到了100多元,但是,也有不少市民一眼就认出他们是骗子。市民张大哥气愤地说:“他们就是骗子,我已经不是第一次见他们了,刚开始我还给了他们50块钱呢。”“听着他们口音是江浙的,应该不是湖南人。”从旁经过的一名市民对其口音表示怀疑。
负责周边管理的一名城管人员介绍,这两名“骑行者”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红星市场南端行乞,今年夏天他们就以同样的理由到此地乞讨,那时说自己是安徽人,“现在怎么又成湖南人了?之前,也有人打电话报警,只要警察一来,他们就抓紧时间收拾行囊迅速离开。”同样,常年在附近摆摊的一名大哥也告诉记者,两名“骑行者”蹲在这里要钱,开始还觉得他们怪可怜的,也想去帮助一下,谁知道他们接二连三的出现在这里要钱,“这种行为真的是太可恶了。”
但是,当记者提出自己对骑行也很感兴趣,能否留个电话,方便以后联系时,“骑行者”顿时提高了警惕,以自己的电话号码不固定,断然拒绝了记者的提议。“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换一个号码,就是现在给了你电话号码,也不一定能联系到我们。如果热爱骑行,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加入别的骑行俱乐部。”
随后,记者上网搜索“骑行者”随身携带的旗帜上标着的“图腾国际骑行俱乐部”,但是并未找到这个俱乐部的任何信息。在此,本报记者也提醒广大市民,在街头遇到这样的“骑行者”时,不要盲目地献爱心,以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