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版推拿团队 记盲人创业者戈利敏(右二)
兖州人网站: (通讯员 周英敏 金瑞舟)毛泽东曾说过盲人是最痛苦的人,而自强不息的盲人是最可敬的人!
戈利敏,女,31岁,兖州两家盲人按摩店的老板,雇佣的员工全是残疾人,这些人每月会去一次敬老院义务为那里腰腿不好的老人按摩,是怎样的经历让她有了现在的成功与爱心?是商人的营销还是真心的感恩?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戈利敏的世界。
发烧致盲 渴慕上学骑墙头听课
戈利敏4岁时因为发烧眼睛失明。失明后和伙伴们一起玩儿掉进池塘,被村里的老大娘救了起来,捡回一条命,因家里孩子多无暇照看她,就把她栓在了院子的枣树上,一直到了上学的年龄,戈母想把她送到学校,学校不敢收,戈利敏就骑在学校的墙头上听课,听的模模糊糊不懂的就放学问村里其他的小伙伴。像一句歇后语说的:骑着墙头听课——加强学习!
一次下雨,她照样骑在墙头上听课,放学了,其他同学都打伞回了家,戈利敏却像条搁浅了的鱼趴在了泥窝里找不到回家的路,直到母亲久等不见,到学校附近来找才把她背回了家,戈母见女儿渴望上学,跪求校长让她在走廊听课,校长答应了,从此这个村里的小学走廊里多了一位特别的学生,有时学生们会拿她取消开心,但她仍珍惜这样上学的机会,一直到10岁。
10岁时镇里领导到村小学检查,发现了这个特别的学生,了解了情况后,被小女孩的好学精神感动,帮忙联系了济宁的一所盲校,戈利敏有书读了!她说:“当时就想只要能让我上学,三天不吃饭都行。”
初中毕业家庭困难弃学 自学练推拿
戈利敏的家庭条件不好,父亲有肾病,家里有一弟一妹,全靠母亲侍候几亩地周转,给戈利敏交了盲校的学费,生活费就短一缺二的,好在盲校设立了奖学金激励学生,戈利敏凭借优异的成绩次次都能拿到奖学金,200元,足够节俭的她在校3、4个月的生活费了,就这样戈利敏初中毕业了。
按戈利敏的愿望毕业后要接着进行盲人推拿技术的学习,这是她的梦想,但那时候父亲得病需要动手术,一万多块的学杂费需要一次交齐,对于仅靠母亲种地维持的家庭来讲太难了,无奈戈利敏以学不进去的理由止住了学业。
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回家后开始自学推拿。这个过程她学了大量的理论,缺少的是实践的机会,而且书中涉及中医解剖等方面的知识她不懂,这时一位戈利敏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了。
贵人相助 三年出师
这位贵人是一位40多岁的推拿师,她已经观察这个小姑娘一段时间了,看到她的好学上进就跟戈母说:“若是放心可把她交给我,以后她起码不会成为家里的负担。”戈利敏跟着师傅边学边问边实践,不到3年师傅说:“你这样跟我干也不是个长法儿,出去闯闯吧!”
当时开一个按摩店需要一万块左右,戈利敏很担心,自己一没有专业证件,二没有资金,又不懂经营怎么能自己开店呢?师傅给了5000,说另外的5000你去自己想办法,没有证件可以补考,关键是技术好就行,就这样戈利敏被师傅“逐”出了门。
自立门户 万事开头难
戈利敏东拼西凑弄够了另外的5000元钱,在济宁开始“自立门户”,万事开头难,一是没有顾客,二是有了顾客,顾客的问题我们帮忙解决不了。为解决技术问题,戈利敏那时候常常一大早去敲师傅的门请教,师傅不懂的再问高手,技术上的问题算是解决了;没有顾客戈利敏也不闲着,有些孤寡老人腰腿不好,她会免费帮他们按摩,一些老奶奶看一个姑娘在外打拼不容易,忙的顾不上吃饭,会做好饭给她送去,老人们在闲谈时谈到戈利敏和她的技术赞不绝口,这倒成了无形的推广,终于,通过口碑相传店里逐渐有了生意,有了技术和客源,很快30多平米的小店里生意就红火起来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