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部署后,省委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意见》。请问,省司法厅作为“推进法治山东建设”改革任务的牵头单位,围绕依法治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加快推进这项改革。
王本群:推进法治山东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省司法厅作为改革牵头单位,牢牢抓住机遇,切实承担职责,经过深入论证起草了《法治山东建设纲要》,完成了《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问题研究》,为全面推进法治山东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今年6月28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法治山东建设纲要》,对法治山东建设工作作出部署,标志着法治山东建设进入了全新阶段。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法治山东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省司法厅认真履行省全民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已组织实施了六个五年普法规划和四个五年依法治省规划。加强与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和组织协调,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健全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等制度,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提供了保障。深化“法律六进”活动,与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等7部门联合下发通知,突出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和普法考试无纸化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创新普法形式,利用订单普法、社区公益法制讲座、农村法律超市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普法志愿者队伍12154支,开展送法下乡活动7847次,471万人(次)参与。全省有69个先进集体和60名先进个人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通报表扬,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我省成为“全国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先进单位”数量最多的省份。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四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加快推进法治山东建设步伐,努力在推动形成法治创建新格局上取得突破。一是着力健全社会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推动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和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二是着力搞好“六五”普法考核验收工作,做好“七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省规划调研论证和起草工作。三是着力抓好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推动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各类干部培训计划。着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积极拓展法治文化传播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四是着力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研究建立科学完备的依法治理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逐步完善以“法德文明户”创建为基点、以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为基础、以法治县(市、区)创建为重点、以法治城市创建为引领的法治创建新格局。
齐鲁网:三中全会《决定》鲜明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四中全会也把“制定社区矫正法”写进了《决定》。请介绍一下我省社区矫正制度改革推进情况,省司法厅将如何完成好这项改革任务?
王本群:社区矫正是与监禁刑相对应的刑罚执行制度。我省于2004年启动社区矫正工作试点,2007年扩大试点,2010年全面试行,2014年7月份省司法厅联合公、检、法部门联合召开会议、出台《意见》,部署了在全省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省司法厅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社区矫正制度改革相关情况,取得了有力支持。省委将“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列为今年的一项重点改革任务,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政策措施。最近,省司法厅分别联合省编办、省财政厅就社区矫正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问题开展调研,形成了初步意见。省司法厅积极推动将社区矫正机构建设纳入综治暨平安建设检查考评,省市县三级全部成立了社区矫正机构,有41个县(市、区)成立社区矫正管理局,95个县(市、区)建成社区矫正中心。出台《山东省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规范(暂行)》,健全完善了风险评估、执法、监督管理、教育帮扶、考核奖惩、档案管理等六大制度规范。总的来说,我省经过积极探索,初步建立了社区矫正适用前、入矫初、矫正中、解矫后四个阶段链条式风险评估机制,职能部门相互协作的刑罚执行机制,分类管理和分级处遇相对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入矫教育、常规教育和解矫教育相衔接的教育矫正机制,社区矫正制度体系逐步得到完善。目前,我省是全国社区服刑人数最多、再犯罪率最低的省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