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齐鲁网滨州1月15日讯(通讯员 彭征 陈东)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既是社会繁荣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资源的消耗者,企业与社会的共生关系,决定了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油区覆盖滨州、东营两市五区县的大型能源型企业,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在高效能源开发的同时,更践行着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
我们永远记住,他们是身边的郭明义
最亲不过骨肉亲,最爱不过血脉情。婚姻的结合从未停止,石油人的爱情从扎根那天起就与滨州紧紧相连。义务献血,看似平常的事情则让从未见过的人们有了血脉亲情。
“他们是身边的郭明义!”时隔一年,滨州红十字会血站站长孙宁还清晰地记得自己曾经的话。2014年10月30日,当她再次来到滨南采油厂地质所楼前,依然是秋雨绵绵,依然能感受到石油人义务献血的热情。王卫东、俎德新、徐拥军,三人连续多年义务献血,均超过8000CC。
8000CC意味着什么?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体重的百分之八。体重五十公斤的成年人,全身大约有4000CC血液,换言之,三个人均将自己的全血换了两遍!
为鼓励全民义务献血,国务院对无偿献血者专门设立了无偿献血奉献奖:分为金、银、铜奖,分别奖励自愿无偿献血达四十次、三十次、二十次的无偿献血者。
十几年从事采血工作的孙宁对石油人的热忱有着深刻的体会,“每年冬季,受天气转冷、部分存血需要更新等问题的影响,我们滨州血库都会面临血荒危机。第一个站出来的,总是滨南人。无论献血车还是固定的献血站,常有滨南人的身影。”
在社会价值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在不断推动能源高效开发的同时,滨南采油厂却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基础,坚持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崇德向善做滨南好人”主题教育活动,将传统文化学习列入学习计划,做到党课必有、廉洁教育必有、培训教育必有、文化活动必有“四必有”,职工大会必讲、党员大会必讲、班会必讲“三必讲”,努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例如作业大队成立的“作业正能量”网站,分四个版块、图文并茂地将身边的模范典型展示给干部员工,让基层看到身边人的力量,让模范走进基层。而类似的载体,在滨南采油厂其他三级单位还有很多。榜样的力量就在传递中以聚合的速度不断增长,形成团队的正能量。
王卫东志愿者服务队
身为滨南采油厂作业大队一名普通安全监督,42岁的王卫东被人熟知却是始于2006年9月18的《半岛都市报》,《外地游客巨浪中拽回老汉》当年他勇搏海潮,两次在死神手中将溺水老人救出。说起王卫东,连续14年无偿资助困难家庭子女于南杰,年均参加公益活动在100小时以上……
在滨南,王卫东的事迹影响了身边人,越来越多的好心人走近他,建立了“王卫东志愿者服务队”。“红工衣”们走上了街头,为滨州市人民做好事、做善事。
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犹如陈酿历久弥新,让正能量悄然聚集,让身边人纷纷献出爱心。不仅是“王卫东志愿者服务队”,越来越多的滨南好人行动起来,越来越多的自组织团体活跃在滨州内外,践行着社会公益,将大爱洒遍神州。
老人们都说,滨南好人多。做一颗社会的螺丝钉,我们有坚持,更有力量。长江后浪推前浪,践行公益的大道上更需要传承和发扬。如今的“80后”不仅仅是企业中坚力量的代名词,更是公益事业的先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