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设计方中铁五院设计总体邢铁雷介绍,邹城市东、西城区被京沪铁路分割,既有桥梁均为下穿铁路桥,汛期强降雨导致桥下积水中断全城交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京沪线的日均行车量近300列,线路繁忙,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该线运营的干扰,桥梁飞跨京沪铁路一次性转体到位是最佳选择。
不仅如此,该上跨铁路立交桥临近邹城火车站,本次转体,主梁跨越京沪铁路、邹城站货场及规划电厂专用线在内的共14股道。大桥采用的顺时针转体,转动半径内基本无建筑物,最大可能地减少了对居民楼的干扰,设计更具绿色环保施工理念。
3 工程难度解析
由于转体重量大、转动角度大、梁体较长、桥型复杂,大桥的主塔、主梁线型、斜拉索索力及转体重量如何精确定位,平稳转动是转体中的难点。中国中铁大桥局副总工程师彭建萍以磨盘原理比喻该桥的转动原理,转体结构采用环道与中心支撑相结合的转盘结构。中国中铁大桥局项目部对转盘结构进行优化,由多点受力改为三点受力,转动更加平稳。彭建萍说:“大桥重,使球绞体系的设计、制造及施工难度相应增大,转体的长度长,桥梁的梁端速度增大,大重量、超长的转体使得转动惯性增大,制动位移增大,就像汽车的制动距离长一样,其应急安全风险加大,中国中铁大桥局在施工中进行了多种技术创新,对大吨位转体桥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理论及实践上的探索,为更重更长桥梁转体施工做了充足的技术储备,将为我国转体桥梁技术标准修订提供依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