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齐鲁网1月26日讯(记者 郑鹏飞)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学校在上,家长在下,孩子在校内,家长在校外,家长似乎被隔离出了教育地带。如今,学校不再只是向学生敞开大门,也使家长有了走进学校的权力。2008年,潍坊市在总结一些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现在,潍坊市各中小学已经分别建立起了班级、年级和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全市共有校级家委会1239个,校级家委会成员15460人,班级家委会成员148680人。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家长参与的制度,让家长成为了教育的参与者、支持者、监督者和评价者。
潍坊市中小学家长联合会会长迟志芳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家长,儿子今年上高一。“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看到儿子的今天,我很羡慕活力四射的儿子,更庆幸儿子遇上了潍坊新的教育环境。这一切,无不得益于潍坊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我也从一名普通学生家长,成为了学校的家委会主任;从一名教育的”门外汉“,变成了教育的热心者,参与学校教育也成了自己一份魂牵梦萦的事业。”
家长成为学校发现问题的另一双眼睛
许多学校的家委会都实行了家长驻校轮值制度,家长们走进课堂,走进大课间,走进校园超市、餐厅、公寓,走进学校的各类会议和活动现场,通过电话随机寻访、接听家长热线、接待家长来访,了解师生、家长的需求,征求他们的意见。家长们向学校反馈,学校梳理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逐项分解进行落实整改。
参与学校评价监督 过程运行更阳光
按照潍坊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每个学期结束后,校级家委会都要组织家长对学校整体情况、学生成长、后勤服务等工作进行评议,班级家委会则组织家长对各任课教师教学情况、对待孩子情况、与家长沟通情况等进行评议。评议的结果作为学校考核、校长履职、教师师德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制度的实施,保证了家长对学校办学、管理的监督评价权利,家长的意见成了校长、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能够影响到校长、教师的进退去留。
迟志芳说,“在事关孩子评价方面,我们有监督权。记得儿子在初中时,每个月带回一张综合素质评价表,我都会认真地签字。作为家长的我还全程参与了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认定的全过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审核确认。中考里的综合素质评价人为因素多,主观性大,但是由于我们参与其中,看到的是公开、公平、公正,按照既定制度办事,人们担心的找关系、走后门在阳光操作下不会有市场,没有了疑虑,家长怎么会不支持学校改革。 ”
家教团让家长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
另外,为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家委会积极把一些有专业特长的家长组织起来,参与学校社团课程和特色课程开发,内容涉及金融、通讯、军事、司法安全教育、科普等多个领域,弥补了学生需要而学校又无法满足的一些知识和技能。
如何教育好孩子是家长们的渴望。从2002年起,潍坊开始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家庭教育网络。每年邀请全国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作报告200多场次。全市中小学每学年免费为家长开设不少于8课时的家长课程,向家长们传授先进的家教理念和科学的家教方法。教育部门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各级家委会发挥更大作用搭建了新的舞台。
有的家长说,“过去对孩子只知道批、只知道训,再不行就踢几脚,哪里知道孩子还有什么逆反期,不会当家长,真是愧对孩子了,感谢家教团。”潍坊家庭教育的普及,不仅提高了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更为各界理解、支持教育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
参与教育问题解决 避免不必要的家校矛盾
家委会在协调处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的关系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一位学生在学校里跌倒,一颗牙被磕掉了一半。一开始,受伤学生的家长对学校意见很大,要求学校承担全部责任,不仅要治疗费,还要误工费,情绪激动,多次到学校纠缠。学校家委会通过与这位家长沟通,问题轻松就解决了。类似这样的问题,家委会认真进行调查了解,积极做好沟通解释和协调工作,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家校矛盾。家长们不再单纯的从自己孩子的角度出发,用挑剔的眼光去指责学校,而是开始认识到家委会是学校形象的维护者、学校品牌的宣传者,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智囊团,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