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让“专车服务”正常运营 不能封杀一棒子打死
专车服务,是一股民间冲击旧体制的力量,是先行者,是改革者。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城市的出租管理部门,要积极借力滴滴和快的“专车”服务在出租行业的“鲶鱼效应”,支持“专车服务”在各个角度先行试水,包括:公开挂牌营运。
“与其说让它们在灰色地带,不如纳到阳光下。”三位委员认为,政府管理部门摸索、积累管理“没有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的经验。“专车服务”是个新事物,肯定会与旧体制、现有的管理规定相碰撞,政府部门要以保护改革的态度对待“专车服务”,给予其足够的观察期、发育期,也给政府部门改革管理以准备期,让其不要受伤,而不是采取现在封杀的做法一棒子打死。
另外,在前期为解决车辆多、提倡拼车的基础上,研究私家车加入“专车服务”的准入规则、运营安全、服务质量、税收等措施,提高每辆车(在核定载客人数范围内的)载客数量、提高车辆使用道路通行资源的效率,为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出力。
启动出租车行业改革进程 先攻克济南青岛淄博最顽固地区
出租车业的“‘小岗村农民’已经写下血书”,政府不能无动于衷。三位委员建议各级政府要在“出租车业改革”中坚决落实中央深化改革的要求。
日前,交通运输部已经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完善运力投放机制,科学调节出租汽车总量,推进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等方式配置出租汽车的车辆经营权,完善出租汽车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发展多样化约车服务”。
三位委员认为,“这就为改革划出了最低的要求。能够做到多好、多快,主要看各级政府的落地措施。特别建议,省政府交通部门优先从近期打压、封杀滴滴和快的“专车”业务最积极的济南、青岛、淄博等地现行试点,先攻克最顽固的地段。谁最积极反对改革,就先改革谁。”
委员们建议,支持现有的出租车公司自行改革。通过媒体,晾晒出出租车公司的收支情况和盈利状况,把问题摆在太阳光下,晒出既得利益者、晒明白份子钱的去向。改革不合理的政府收费、控制出租车公司的合理营收和利润,让出租车司机劳有所得,实现政府、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乘客的多赢。
“的改”问题应由市场来解决 政府应从直接管理中退出
至于市场的问题,委员们认为应该由市场来解决,政府从直接管理中退出。
三位委员建议,出租车市场争取用一至两年的时间形成“驾驶员资质认证管理、车辆资质认证管理”,驾驶员具备营运资质、车辆具备要求的安全级别和保障措施,就可以自行带车申请、符合条件即可审批,通过联网移动终端管理和计费、缴税,形成“出租车有风险、投资进入要谨慎”的市场调控机制。
另外,还可以与第一大、第二大的出租车App服务商合作,藉助市场的力量,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改造、重塑出租车和出租车行业的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在车辆管理、司机管理、计价、营运时间和连续行驶安全时间管理、车辆营运里程等方面,实行定量管理。
出租车每年十几万公里的行驶里程数,甚至是一般小客车(如私家车)终生的里程数。但往往是已经运行五六年、甚至马上都要强制停运的八年的出租车,能够顺利通过尾气环境监测、但刚刚行驶1-2年的一般小客车却通不过检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