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月31日讯(记者 张聪 赵亚楠 田晓梅 刘少杰 王英民)释放改革红利,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山东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在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共出现了40次。从行政权力下放到经济体制改革,内容覆盖工业、农业、价格、金融、分配、教育等各大领域。如何充分释放红利,也是代表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山东省人大代表谭宏伟表示:“政府对简政放权力度的变化特别大,特别是在申请项目当中,减少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山东省人大代表柳富林称:“政府应该拿出精力、财力,支持传统企业转方式、调结构。”
山东省人大代表林红玉称:“我们重点是搭建好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的平台,要引导我们的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山东省人大代表李希勇表示:“同工同酬就是改革分配制度,使我们的分配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收入靠贡献,整个的劳动要体现价值。”
山东省人大代表李树朋:“现在改革的最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各方面的这种技术也好,资本也好,人力资本也好,活力释放出来。”
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今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要打破惯性思维的束缚,触动既成的利益格局,需要富含智慧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攻坚克难的精神和毅力。
延伸阅读:聚焦两会: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构架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聚焦两会 民生保障:民生举措温暖人心聚焦两会 经济发展: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做“厚道鲁商”聚焦两会:济南家长呼吁学校大力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聚焦两会:人民政协为世界民主形态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