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采油队生产场面
图为采油工人薛梅和孙宾外出巡井
齐鲁网2月25日讯(记者 方蕾)随着羊年的到来,山东各地都洋溢着浓郁的年味气息。然而在这阖家团圆的喜庆日子,仍有一些人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回家过年。齐鲁网记者新春走基层,奔赴东营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驻地——在距驻地西北15公里远的荒野中,记者见到了采油工人薛梅和孙宾的家。
自1995年住到夫妻井站以来,薛梅和丈夫孙宾悉心管理着16平方公里地面上的5口油井、2口水井和2000多米的输油管线。20年来,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薛梅和丈夫孙宾巡井35000多趟,行程达30多万公里,走出了24个长征路,磨坏了200多双鞋子。20年来,这个井站已累计生产原油10万多吨,目前日产在10吨左右,相当于每天从这里开出一辆小轿车。
20年没休过一个节假日
薛梅1972年出生在油田一个普通的石油工人家庭。1992年职业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东辛采油厂当采油工。薛梅的丈夫孙宾是退伍军人,1992年来油田打工后与薛梅相识、相恋并结为夫妻。
1995年,为解决人手不足、职工倒班不便等困难,东辛采油厂将三矿采油1队营8更9井站调整为“夫妻井”站(一名职工带一名家属在井站安家护井)。
在采油1队,符合条件的职工有几个。可是夫妻岗地处偏远,环境艰苦,责任和工作量都很大。驻站家属每月只有150元的补助,仅相当于当时正式职工工资的一半,所以没多少人愿意去。
薛梅和孙宾一商量,觉得吃苦不算啥,再加上小两口能天天在一起,他们就响应了队上的号召,自愿报名看护营8更9站。
然而,工作的劳累和生活上的困难还是比他们原来想象的多得多。
拨开一人多高的芦苇和茅草,沿着多年巡线趟出的羊肠小道,在沙土地上深一脚浅一脚,还要在穿越河沟的两根细管线上颤颤巍巍地走双杠——这是我们跟随薛梅巡井时的画面,也是她和丈夫20年如一日周而复始的工作场景。
按照队上规定,每隔4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巡井和巡线。这样的路线,这样的场景,薛梅和孙宾一天就要重复6次,一次就要1个半小时。
“队上把这井站交给咱管,那是一份信任,咱就得干好”。他们这一干就是20年。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