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4月9日讯 今天,在沂蒙大地上有这样的一个家庭,他们坚持28年如一日拥军拥属,扶危助困,捐资助学,铺路修桥……他们从不放过身边每一个做好事的机会,几十年如一日累计将辛苦创业所得的200余万元钱物用于了慈善事业,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家里所摆放的两千余面锦旗,就是对这个“好人”家庭的最好诠释。他们就是被称为“沂蒙好人”的兰山区银雀山街道梨杭社区居民岳勤祥和他的家人。
岳勤祥一家获得的锦旗
岳勤祥
岳勤祥
第一面锦旗改变了全家的追求
岳勤祥一家做好事,始于拥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不久的沂蒙山区还是一片贫穷落后的面貌,能吃苦、头脑灵活的岳勤祥瞅准了机会,承包了村里的砖窑厂。由于他的诚实肯干,几年的时间,大字不识几个的岳勤祥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一年夏天,武警临沂支队某中队指导员找到岳勤祥,想买几百块砖修补中队的训练场。“当兵的要用砖,来拉就是,我怎么能要你们的钱。”就这样,岳勤祥把指导员塞到手里的硬推了回去。这是岳勤祥一家的第一次拥军经历。
当年,武警临沂支队官兵为他送来了“军民鱼水情深”的锦旗,这也是他们全家收到的第一面锦旗。全家喜出望外的地抚摸着它,也坚定了他要坚持一辈子拥军的信念。
从此以后,无论砖厂效益好坏,岳勤祥都会带着儿子雷打不动地在每年建军节、春节、中秋节到驻地武警部队慰问战士。在经营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依然不忘人民子弟兵,甚至不惜借钱也要坚持慰问子弟兵,看到子弟兵在生活工作上有困难,总会帮一把。
就这样,通过一次次拥军,一次次受到部队官兵的感染,岳勤祥一家又有了一个新的人生追求:部队官兵站岗执勤为的是保家卫国,为的是全国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也为困难群众多做点好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梨杭还是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孩子们上学的路都是土路,在到学校的必经之路上还横着一条小沟,孩子们在路过的时候经常要赤脚过去。得知这一情况后,岳勤祥和老伴一商量,自掏腰包修了8里多的路,孩子们上学的道路算是有了保障。1995年,学校教室被有关部门检测为危房,可村里当时没有资金对校舍进行改造,全家知道这一情况后,又主动免费提供上千方红砖,帮村里盖起了一栋两层的教学楼,接下来他又将学校的操场重新垫了一遍,为学校建了围墙,让孩子们有了一个更舒心的学习环境。接下来的几年里,岳勤祥一家先后为银雀山中学、临沂医专、临沂八中等多家学校进行了无私捐建。
2000余面锦旗是全家最大的财富
“这面是武警的,这是沂南的,这是学校的,这是郯城的……”在平房旁边的一间仓库里,岳勤祥和老伴拿出了一小部分的锦旗,仔细地铺在地面上,每铺上一面便向笔者讲起这面锦旗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修桥铺路的,有助人为乐的,有部队感谢的,也有帮扶困难的,而这也正是岳勤祥这么多年所换来的“财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