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低头族”变得越来越多。在多数人看来“低头族”肯定都是年轻人,殊不知,“低头族”也呈现出老龄化趋势。近日,记者在城区街头进行随机采访发现,城区近半数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两成老年人可较熟练操作,其中还可见较为沉迷的老年人“低头族”。
老年人最常用的手机功能仍是打电话
“我爸妈都60多岁了,虽然现在用的是智能手机,但老两口用的最多的功能还是通话,其他的基本不会用,就连短信都很少发。”去年,家住城区银都花园小区的周女士换了新的手机,之前用的智能手机便淘汰下来给父母使用。然而,面对突然闯进自己生活的新物件,周女士的父母却用得很谨慎。
“智能手机都上有很多功能,但父母基本不敢碰,就连发短信可用手写功能都是教了很多遍才会用。”周女士说。
记者采访近30位市民发现,虽然城区有近半数老年人用上了智能手机,但多数老年人并没有将手中的智能手机充分利用,打电话仍然是他们最常用的功能。“我给爸妈各自买过一个智能手机,也教了他们一些简单的使用方法。但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我爸坚持要把手机换成功能少的老年机,说是老年机不怕摔。”家住置城中央公园的李女士表示,她的父母都60多岁了,为防止老两口日常生活无聊,她还为老人安装了网线,平时在家智能手机可以直接联网,但老人还是用不习惯。
此外,还有约一半的老年人表示手机可以打电话就够了,其他的功能根本用不上。“我用的手机是花200元买的老年机,平时和家人联系,周末约朋友一起去钓鱼,打个电话就够了,其他花哨的功能有了也是多余。”在百花公园散步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68岁了,从工作岗位退休后,平时的生活还算充实,对他而言,手机就是一个朋友间保持联系的辅助工具。
逛朋友圈、刷微博,老人一不小心成了“低头族”
“现在只要手头上没事,我妈就拿着手机逛朋友圈、刷微博,看到有意思的还给我发截图。”市民李阿姨的女儿许女士告诉记者,李阿姨现在一进家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的路由器打开,用手机连上无线网。“吃完饭就开始抱着手机准备抢红包,都快成‘低头族’了。”据许女士讲,李阿姨现在基本手机不离手,一有时间就用微信和朋友聊天。“她以前还经常出去散步,现在也开始偷懒了。”许女士说。
记者采访发现,虽然不少老人用上了智能手机,但能较熟练操作智能手机的老人并不多。“身边有一些差不多岁数的老年人经常用手机QQ和孩子聊天,还有几个姐妹会用手机淘宝买东西。我一直想学学,但孩子教了几遍就烦了,时间一长我就忘了怎么操作。”家住铁塔寺小区的王阿姨表示,想学习用智能手机的原因是想和孩子朋友多些共同话题,怕年龄大了跟不上潮流,和孩子之间产生隔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