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彬主任(摄影记者 张伟)
钮彬主任同家属交谈(摄影记者 张伟)
济南11月18日讯 (记者 徐凯华 实习记者 荣硕) “有理想的人永远年轻,没有理想的人即使年轻,灵魂也会爬满皱纹……”这样一首小诗 ,形容钮彬着实贴切。钮彬是济南军区第456医院妇产科主任,很是开朗,对患者从来都是笑意满盈,一双漂亮的眼睛总能透出青春的活力。
科室发展:
从不到二十人发展成医院招牌
早期的济南军区第456医院妇产科只是一个拥有不到二十人的小科室,钮彬成为科室带头人以来,她将这个曾经并不大的科室变成了如今的招牌科室,“这几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科室成立最早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是为军人及家属服务的,后来部队医院开放以后,周围不少居民也都来我们这。起初我们就是一个很朴素的想法——能在节约医疗资源的条件下,为市民提供便利和服务。”钮彬主任介绍。
为了实现医院快速发展的理念,钮彬及时瞄准并借助对外收治这个发展的平台,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走军民共建、共同发展之路。她随后带领科室工作人员主动与天桥区计生局取得联系,开展了“711”爱心限价工程,在第456医院产科率先实行“单病种限价”。先从比较偏远的天桥大桥镇和桑梓镇开始试点,安排专人发放爱心优惠卡,免费接送病人入院、出院,让贫困市民得到实惠,医院得到了认可和口碑。
也就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济南军区第456医院妇产科从一开始的20张床发展到现在的近100张床位,从不到20人到现在86个医生护士,妇产科从小到大,从平凡走向辉煌。钮彬介绍,“我们在保证好医疗技术的同时,服务出特色,提供温馨化产房,在家庭式产房里,每个病房都有医生护士专人陪护 ,而且整个分娩的过程,丈夫是可以陪伴的,包括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面都能看见。”
钮彬主任展示新型产床(摄影记者 张伟)
平凡岗位的不凡故事
在济南军区第456医院妇产科,发生过很多故事,或惊心动魄,或温馨动人,但每一个都是爱的付出和诠释。钮彬爱她的病人,手术台就是她的“阵地”,本着对生命的执著和敬重,她无数次与死神斗争,在分秒之中争夺新生的希望。
2010年的一天,一名外地来济打工的孕妇在临盆之际被送进了第456医院妇产科。好不容易生下孩子后就出现产后大出血,值班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非是主刀医生的钮彬也立即赶往产房参与救治。当时产妇的出血量仍在不断增加,各项生命体征急剧下降,死神正一步步逼近。钮彬当机立断:“准备手术,切除子宫!”就这样,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在手术室悄然展开。最终经过抢救小组奋力止血,全体医护人员爱心献血,产妇这才转危为安。
术后,产妇转入ICU监护治疗,医生们本该好好休息一下了。但钮彬实在放心不下,产妇在ICU住了多久,钮彬就在那里呆了多久。由于产妇极度虚弱,又出现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有时一天大便十几次。钮彬带领的医护人员也不怕脏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清洁、擦拭。就这样,经过40余天不离不弃的精心救治,这位在死亡线上徘徊了许久的产妇终于起死回生。
一场场生命营救,就是一曲曲不朽赞歌。而若没有爱,一切都将黯然失色。如今的妇产科 在院领导的支持和钮彬的带领下大放异彩,每一次抢救中的转危为安,都是对她所带领团队的一次褒奖,也成为吸引病患群体的强大磁石。
钮彬主任同将要出院的家属热心交谈(摄影记者 张伟)
谈产妇高龄化,人流低龄化
如今全面放开二胎后,随着人们的观念改变,未来的妇产科“市场”可能会更大,“放开二胎政策以后,实际上也是对整个妇产科的挑战,毕竟一胎政策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医生护士包括助产师,已经习惯于年轻的产妇,放开二胎以后,确实有一些四十多岁的人会有生孩子的打算,这从专业技术角度上讲也是一个挑战 。”钮彬主任介绍。
针对目前的现状,尤其是将来一些高龄产妇的出现,钮彬主任作为专业人士也提出了自己 的建议,“第一,四十岁左右的妇女,首先做好孕前体检,因为这个年龄段身体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果不做好孕前检查,之后发现问题,得不偿失。第二就是怀孕以后在各阶段都要做好监测,因为大龄产妇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几率大 ,应该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时到医院来做产前检查。第三,分娩方式的选择,如今第一胎剖宫产率很高,这个年龄段的人生第一胎的时候剖宫产率能到百分之六十,尤其是大城市里面会更高。如何选择分娩方式,也是要考虑的。原来有个观点,第一胎剖宫产了第二胎也必须剖,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把这个‘必须’去掉,我们会根据病人情况,如果条件好自己也有意愿顺产,我们还是鼓励自然分娩。”
针对目前社会上的另一个热点问题,人流低龄化,钮彬主任也有自己的感慨,“这本身也是社会开放造成的,但开放得又有点过度,太随心所欲。我们碰到的十四五岁来引产的很多 ,最小的甚至有十三岁的,流产对女孩的身心损伤是非常大的,而且现在有的女孩反复做七八次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