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11月19日讯(记者 颜凯 吴钟亮)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首善之区建设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踊跃发言、献计献策,梳理归纳了济宁市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成功做法,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大力度推进首善之区建设。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认为,这次会议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快首善之区建设结合起来,很有意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才能看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对实践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真正的创造性转化,不光要体现在理论上,还要体现在行动当中,济宁打造孔孟之乡这个道德高地,突出抓普及、突出抓示范、突出抓创建,这“三个突出”就是实践的过程,就是推动“两创精神”在实践当中生根落地的创造性的一种方式。我觉得济宁在“怎么落地”的问题上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有用的尝试,而且是可借鉴的尝试,在深度和广度上是走在前列了。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杜飞进提出,在孔子哲学和儒家思想看来,中华文化有一以贯之的文化命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华文脉不息有赖于儒家学者的承担。正因如此,在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今天,必须高度重视挖掘包括孔子哲学和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杜飞进:以孔子哲学和儒家思想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思想的共同体、记忆的共同体,更是一个文化的共同体、命运的共同体,如果抛弃或者遗忘这个共同体,中华民族不可能称其为中华民族。
从事传媒工作40余年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原台长胡占凡从媒体责任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首善之区的过程中,媒体担当着不可或缺、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媒体在参与过程中,应当注意去伪存真。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胡占凡:我们媒体在传播过程当中,一定要扬弃,有所弘扬,有所抛弃。我们这些有影响的媒体、载体要充分利用各自的媒体优势,各擅胜场,来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虎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要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使它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变成我们人民的动力,变成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支柱和精神源泉。
(《济宁新闻联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