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卫阿姨在铲雪(见习记者 陈珍 摄)
讯(记者 盖鸣霆 见习记者 高晓彬)昨日的暴雪天气导致城区各条道路积雪结冰,给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尽管环卫工人凌晨五点已经上岗工作,可是巨大的工作量让道路清扫工作依然难以推进。按照《山东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实行责任区制度。责任人应当做好责任区内卫生保洁、清扫冰雪等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工作,保证责任区符合城镇容貌标准和环境卫生标准。那么,大雪后的各商家和各单位有多少开展门前责任区积雪清扫工作呢?清扫状况是否及时、彻底?昨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采访。
大多沿街商户未各扫门前雪,市民路过不便
24日上午,记者首先沿洸河路出发,只见昔日宽广的洸河路如今全部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尤其是非机动车道及两侧人行道上的积雪厚度更是超过了20厘米。洸河路南北两侧分布着大量沿街商铺,商铺门前都悬挂着门前三包的责任牌。可尽管如此,众多商户清扫出来的只是一条供一人通行、正对着营业门的小路,对过往行人几乎提供不了任何便利。
与洸河路类似,在市区供销路同样存在类似的状况,道路两侧一个挨着一个的的店铺门前全都是厚厚的积雪,几乎没有一家商铺能够对责任区的积雪进行彻底清扫。部分商家甚至对堆积在门前的积雪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是任由行走的市民踩出一条小路。“供销路本身就比较狭窄,这一下雪就更是难以通行。很多店主不仅不及时扫雪,反而直接将私家车停放在店门口,这样一来通行就更困难了。”采访中,市民向记者抱怨道。除了商铺对门前积雪清扫不彻底,记者还注意到,部分机关单位对于门前的积雪清扫状况不力。位于洸河路与火炬路交叉口的港航局门前虽然被工作人员清扫出了一条小路,但是更多的积雪却未被清扫。位于琵琶山路的环保局、海关路的济宁海关同样也只是在单位门前清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济宁市公安局出入境服务大厅、市国土资源局、市教育局等多家单位队门前的积雪进行了大范围清扫,为路过市民提供了一个便利的环境。
幼儿园、加油站清扫效果相对突出
尽管采访中不少商家清扫门前积雪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是也有部分商家、单位十分给力。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位于琵琶山路和红星路交叉口的一家餐饮单位正在组织员工认真清扫门前积雪,六七位员工挥动着扫把、铁锹把店门前的整段步行道全都清理得干干净净。此外,位于红星路上的济宁生化办、联通公司等单位队门前积雪清理也比较彻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幼儿园、加油站普遍在清理门前积雪方面表现突出。
为减缓道路积雪、结冰,保证加油车辆和站外行人的安全,位于长青路的一处加油站工作人员在昨日凌晨便对站内外的积雪进行了清扫。“夜里几乎没合眼!断断续续扫了三个小时了。”加油站工作人员小范一边挥舞着铁锹一边告诉记者。虽然寒风吹透了员工的棉衣,但他们的工作热情不减,依然面带微笑认真服务。“小心路滑,注意安全”、“天气寒冷,有什么需要您尽管找我们”等一句句贴心的话语为来往驾驶员送来了暴雪中的温暖。
此外,在古槐路一处幼儿园,老师和保安们正在加紧清扫。小铲子、大刷子、木棍、簸箕、扫帚……凡是能派上用场的工具都被老师们拿来除雪了。他们不仅把校园里面清扫彻底,还把距离学校门前较近的一个车辆出入口处的积雪进行了清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一会儿就开辟出了一条安全通道。入园时间到了,看着孩子们踏着平整的道路进入幼儿园、车辆畅通无阻地行进,老师们的脸上也都乐开了花。
社区居民热情高,七旬老人义务扫雪三年
在昨日的采访中,记者还探访了城区多处小区的积雪清扫情况,发现小区的清扫状况明显比店铺好很多,部分小区不仅由物业、居民清扫了大门前的积雪,甚至楼栋前的积雪也被清扫干净了。
在古槐广厦小区,居民王大爷一早便下楼扫雪,单元楼前长长的人行道已被他清理出大半。“今天早上6点多醒来,看到外面下了这么大的雪,我赶紧拿着扫雪工具从3楼下来了。”记者看到,王大爷扫雪的工具很全,扫帚、簸箕、铲子等都是王大爷自己为了扫雪专门买的,已经坚持了三年。当记者询问王大爷为什么要义务扫雪时,大爷乐呵呵地说:“雪扫干净了,邻居们外出时就不会在家门口摔倒了。”王大爷一再表示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
“我一早出门去办事,就看到王大爷在扫雪,这不刚回来,大爷还在扫,而且,他扫的不光是自家单元门外的雪,连整个小区人行道上积的雪都一块扫走了。”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王大爷已年近七旬,平常就是个热心人,这么冷的天,一个人默默地为大家清扫出一条条干净的路,实在令人感动。记者离开小区时,在王大爷的带动下,小区保安也拿着清扫工具加入到清扫小区积雪的队伍中,大家你挥锹我举铲,一条条道路在雪地上清晰可现。
采访中,退休教师林永祥告诉记者,“‘各扫自家门前雪’ 是中国社会流传多年的保畅通规则,目的是‘村社有道,人人有路’。时至今日,在从乡村社会向城市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扫自家门前雪’这一传统美德并没有因为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的阻隔而消失,反而多了一层新的含义,其中蕴含的关于公共事务治理精神和实现方式得到更深层次的传承与发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