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讯(记者 万德龙 通讯员 朱国涛)昨日,一场暴雪阻碍了市民的日常出行,一不小心摔个跟头,轻者拍拍身上的雪水就无妨,但摔成骨折就麻烦了。昨天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看到,在骨科门诊前聚集了几位上班路上不小心摔倒的患者,他们的伤势基本都是拜这场暴雪“所赐”,摔伤部位多为手腕和踝关节以及腰椎、尾椎。为此,就雪天摔伤预防以及骨折后如何急救等问题,记者采访了两位骨科专家。
出行宜结伴,若骨折切勿盲目活动
昨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时,正好赶上该院业务院长、骨科主任医师刘树民坐诊,按平日情况,前来就诊的患者应该大排长队才是,但此时却并没有出现记者之前预料的情况。“下雪天,特别像今天的暴雪天,市民特别是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一定要减少外出,这也是今天门诊人数并不多的原因。”刘院长说道。除了减少外出,刘树民还提出了几点雪天里防止跌打损伤的小知识。首先,出门时要精挑细选防滑鞋,别再惦记美观不美观。其次,避开那些湿滑的路面,例如广场上的大理石以及人行道隔离处的石阶等。最后,一些特殊情况下,寻找类似拐杖的支持物,例如长把雨伞、棍子等。尽可能两个人结伴而行,互相搀扶也可以避免摔伤。
那么,若不小心摔倒后,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据刘院长介绍,普通市民很难从表面上看出是否骨折,而具体的疼痛感可以透露详情。“如果疼痛只是短暂持续,患处并无剧烈疼痛感,站起来简单的活动活动筋骨即可。但如果患处疼痛感明显,又无法活动,骨折的可能性极大,这时千万不要盲目活动,而是要找到类似于小木板的东西将患处固定。如果找不到可将两个腿绑在一起,以此达到减少活动的目的,并及时拨打120或去医院诊治。”
跌打损伤第一时间要冷敷,48小时后再热敷
跌打损伤,是暴雪天气摔倒后市民常见的病况,如果并未骨折,很多市民并不会去医院诊治,而是在家采取简单的措施。这时,很多患者会犯同一个错误:扭伤、跌伤后,患处用热敷治疗。“这是明显的错误,热敷主要应用在中老年风湿、类风湿的治疗当中,这与扭伤、跌伤有明显的区别。”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骨科主任医生吴满说道。
“其实,跌打损伤后,患处出现肿胀,第一时间要采取冷敷的措施,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疼痛,更可以使肿胀的毛细血管得以缓解,以便进一步治疗。等待48至72小时后,再选择热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肿以及伤口的愈合,并促进血液循环。”吴满告诉记者。
小贴士
除了创伤,还要注意啥?
1、冠心病。暴雪后气温较低,有时是气温陡降,冠状动脉在寒冷的刺激下,易痉挛收缩,并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加强防护,不仅要注意保暖,还要避免劳累,及时服药。
2、呼吸道疾病。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抵抗力相对较弱的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等应该适当减少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注意防寒保暖,在室内要注意空气的流通。
3、中风。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气温的急剧下降,会带来血压的波动而引发中风。
4、胃出血及消化道溃疡。寒冷容易引发胃出血及消化道溃疡,需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膳食以温软素淡、易消化为宜,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烟戒酒。
5、煤气中毒。冬季寒冷,使用煤气和用煤炉取暖的家庭,一定要注意保持通风,谨防废气积聚引发中毒。
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门诊十分繁忙学校做好防护措施(记者 鲍童 摄)
新闻1+1
暴雪“突袭”120急救指挥中心16个小时,受理呼救电话1054次
讯(记者 苏茜茜)24日,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雪突袭济宁,令很多市民措手不及。路上刮擦、打滑的小事故多了起来。记者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了解到,自24日凌晨至16时的16个小时内,120急救指挥中心共受理呼救电话1054次,救治创伤急症患者66例、关节扭伤2例。
昨日下午,尽管外面积雪很厚,天空还飘着雪花,可在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记者感受到的却是让人冒汗的繁忙。“120吗?我们这里有人摔倒了,躺在雪地里,你们抓紧时间赶过来吧。”调度人员接听市民电话后,立即调度附近医院急救站的工作人员,通过监控画面,几分钟后记者看到,120急救车装载着急救设备和医护人员冒着大雪疾驶而出。“因为天气恶劣,我们急救中心已提前与全市58个急救站点进行了联系,要求他们做好院前急救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科负责人韩宁告诉记者。
“今天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下午3时许,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大厅内的调度员李然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她告诉记者,受暴雪天气影响,调度大厅受理的呼救电话是平常的两倍还多,“以前一个早班也就是400多个电话,现在早班还没结束,电话已经逼近900个了。”李然说,从早上上班到现在,自己一直在接电话,现在就算不接电话,耳朵还是嗡嗡直响。据李然介绍,自24日凌晨至16时,济宁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共受理呼救电话1054次,其中,全市各医院共接收创伤急症患者66例。另外,由于雪势较大,他们还接到了5例因积雪压塌房屋而呼救的电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