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讯(记者 李朕葳)鹅毛般的大雪洋洋洒洒地下了一夜,已经达到三十厘米厚。一大早雪还未停,李建军就驱车从县城赶往羊山烈士陵园,由于路滑,原本半小时的车程,用了两个小时才到达。刚到陵园,李建军便开始查看景区内的树木,并用铁锹敲打树上的积雪。雪刚停,他又开始清扫烈士墓上的积雪。
18岁小伙成为寂寞守墓人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用这句话来形容李建军再合适不过了,他把这句话牢记在心,30年如一日的履行着自己的人生信条。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李建军已在陵园工作了33个年头。
李建军的外公杨邵堂在羊山守墓三十余年,这位老人经历过羊山战役,为了不让战友们孤单,他一心在此守墓。李建军年轻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里坚守外公的心愿,守护这些在鲁西南战役中牺牲的、长眠于羊山脚下的烈士。就这样,18岁的李建军成为寂寞的守墓人。
李建军上班初期,山上土少石头多,栽树难管理更难。在寒冷的冬季,为了栽一棵树李建军得先用铁锹把冰和冻土刨下来,用钻把石头打开,再用肩膀把好土从山下扛上山。现在的羊山景区,山上石缝里长出的一棵棵大树随处可见,游客在惊叹这一奇观时,又有谁知道这每一棵树的背后有多少李建军的汗水与坚持。
让长眠在此的英雄不寂寞
为让世人都能记住这些牺牲的英雄们,在李建军上班第二年,他计划在山顶上修建一座英雄纪念碑,可当时缺少资金,19岁的李建军冒着严寒到各级政府筹措资金,为了节省交通费,他大多数时间都是靠步行。饿了就在街边买一块烤红薯、一杯水当午饭。就这样,各级领导无不被这个年轻人的坚持所打动,在当时各项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抽出部分专款用于英雄纪念碑的修建。
英雄纪念碑修好了,李建军由衷的高兴。为丰富红色革命教育内容,做好史料陈展工作,多年来,他先后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到5个省、20多个县市、120多个单位收集资料,丰富了陵园的展出内容,充分发挥了烈士陵园红色教育阵地的作用。为建设王杰纪念馆,李建军在心脏病和腿部静脉曲张严重的情况下,仍四处奔走为纪念馆建设争取了1050万元的无偿资金。2010年5月,由于常年超负荷工作,李建军的腿部不能站立,只能进行手术。术后他每天打电话询问工程建设情况,在无法行走的情况下,他自费购买了电动三轮车去工地查看情况。
今天的羊山烈士陵园已建设成为鲁西南地区著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李建军带着外公的遗愿初心不改,一心想要这一片安放烈士英灵的圣土在他的守护下变得更加年轻美丽。李建军说,在他的人生历程中,还将有另一个30年可以坚守,因为今天他不再感到寂寞,而更加不会感到寂寞的还有那些长眠于羊山上的英雄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