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案件信息重复录入、案件流转时间平均缩短48小时、电子卷宗“最多扫一次”……
记者13日从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暨济宁智慧政法调研会上了解到,山东省济宁市推行“智慧政法”建设一年来,除法律规定不宜网上流转的案件外,全部实现网上办理,累计流转案件7800余件、共享数据4.6TB,有效打通了数据梗阻。据济宁市委政法委智慧政法推进办公室主任陈建介绍,“智慧政法”项目自2016年起实施,规划建设了网上办案平台、大数据应用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基本做到全数据流转、全业务协同、全流程覆盖、全过程监督、全要素掌握等“五个全”,可大幅减轻干警负担,提升工作效率,强化执法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
据悉,目前济宁市“智慧政法”项目已完成对接中央、省级政法部门业务系统7个,开放数据接口3000余个,实现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监狱等部门“闭环式流转”;案件基本信息全部数据化,以流程为中心,以案、人、物为基础,确定了涵盖提请逮捕、提起公诉等198类、共1.3万余项数据,形成了“一主多从”的数据标准体系。
济宁市“智慧政法”解决了案件编号前后不一致、内部办案系统数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实现“一人一档”“一案一档”,以及公安案件基本信息的自动提取、检察院案管系统的自动录入、法院审判云平台案件基本信息和电子卷宗的自动导入、司法局法律援助和社区调查系统的自动录入等功能,避免多次重复录入,案件流转时间平均缩短48小时。同时,“智慧政法”还统一了公、检、法、司、监狱等部门的电子卷宗及制作规范,创建“电子卷宗解析系统”,实现电子卷宗“最多扫一次”,多方受益、全程复用。据测算,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费用1000余万元。据介绍,此次调研会由尚法智库牵头组织,来自司法部、中国法学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的多位专家参加调研,实地考察了济宁市兖州区公检法司对“智慧政法”的应用。调研组专家认为,“智慧政法”基于信息互联互通共享,能提升办案效能,具备推广价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