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山东共有10个铁路项目在建,5个项目年内开工;9条高速公路年内通车;年底在建民用运输机场增至15个;新增港口码头泊位13个,我省已然迎来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新高潮。
同样,水利工程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对当前稳增长、拉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山东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我省将于明年汛前完成946处水毁工程修复任务,并对台风中出现险情的重要河道、骨干河道、病险水库等进行巩固提升,同时,新建一批抗旱调蓄水源工程。据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初步匡算总投资1323.38亿元,其中2020年实施工程项目总投资583.25亿元。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作为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头号工程”,确保年底前开工建设。
集聚资源,释放整合发展红利
“从交通大省到交通强省,山东交通要做的不仅是开工更多项目,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更应瞄准如何聚合资源、统筹发展,取得1+1>2的成效。”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认为,山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不光在于量的增长、速度的提升,更在于品牌的打造、整体实力的增强。
以港口为例,我省作为沿海大省,拥有青岛、烟台等七个沿海港口,2018年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1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其中,青岛港吞吐量超5亿吨,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超4亿吨,均跻身全国港口前十位。然而,近几年的分散化无序发展、低效化重复建设、同质化自相竞争成为山东港口由大变强的最大阻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正式成立。省港口集团董事长霍高原表示,港口集团组建的目的,是实现全省港口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今后省内各港口特色化、差异化、规模化发展方向将得到明确,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将会消失,逐步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协同、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如今,省港口集团成立已逾百日,正联动陆海,织密航线,逐步释放整合红利。
拓建的T2航站楼、便捷高效的交通换乘体系、内嵌入机场的高级酒店、现代化的临空经济区……近日刚刚获批的济南遥墙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勾勒出了4年后济南机场的样子。自今年年初省机场管理集团成立以来,我省机场规划建设不断提速。
“按照‘建成一个、整合一个’的原则,省机场管理集团一期整合了济南、烟台、威海、日照、临沂、东营6个机场。”省机场管理集团董事长王卫中告诉记者,通过统筹全省机场资源,进一步形成竞争合力和规模发展优势,方能实现全省机场的做大做强。截至8月底,威海、临沂、东营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率都在30%左右,山东有望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3家千万级机场的省份。
规划发展一盘棋,山东基础设施建设正通过整合加强互联互通,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相关阅读